2020年,德令哈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州总体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紧抓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乡村增绿为目标,以推进农牧业产业发展为抓手,发挥农牧业生态资源优势,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一、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2020年全市已完成播种面积29.07万亩(新增占补平衡耕地7.82万亩),其中,小麦种植6.19万亩、青稞3.90万亩、马铃薯0.18万亩、藜麦0.3万亩、油菜1.46万亩、火焰参0.30万亩、果蔬0.72万亩、青饲料6.05万亩、枸杞9.68万亩、其他0.29万亩。截至上半年,各类草食牲畜存栏48.13万头(只),出栏1.8万头(只),肉产量达584吨,奶产量达225吨,蛋产量达177吨。
二、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推动枸杞产业健康发展。我市枸杞种植面积达9.68万亩。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及企业60余家,现已通过有机认证4家企业,绿色认证6家企业;辐射带动500余户农民。绿色枸杞认证1.3685万亩,有机枸杞认证0.0785万亩,建成枸杞烘干线315座年烘干能力达650吨。在枸杞主产区建立1家有机富硒枸杞试验示范基地(德令哈慧丰种植专业合作社,面积1200亩),在海西林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1个枸杞集散交易市场。高质量推动藜麦产业发展。今年完成藜麦种植面积3000亩,规范和推广了藜麦覆膜点播技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等。主要品种为雪藜,分布在柯鲁柯镇德农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启邦粮油种植合作社、尕海雨顺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五大队试验示范基地引进西藏4个藜麦新品种,试验面积2亩。推动青稞等产业提质增效。今年完成青稞种植面积4.24万亩,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1.6万亩,主要种植品种为昆仑15号、柴青1号。在柯鲁柯镇五大队试验示范基地引进4个青稞新品种,试验面积4亩;种植柴青1号穗行圃2亩,良种圃260亩。饲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市以青海奔盛农牧科技、大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主,鼓励全市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饲草。目前,饲草面积达5.95万亩,主要为苜蓿、燕麦、玉米等,其中,尕海镇3.84万亩,蓄集乡1万亩,洋嘉公司0.75万亩,柯鲁柯镇0.18万亩,怀头他拉0.18万亩。全力推进牦牛产业发展。加大藏羊、牦牛规模养殖,打造养殖、加工、销售基地,扎实推进藏羊、牦牛追溯体系建设,推进“青字牌”农牧特色品牌建设,全市现存栏牦牛1.56万余头,其中,农牧区散养1.02万余头,规模养牛场存栏牦牛0.54万余头;全市现有正常运行养殖场45家,其中肉牛规模养殖场16家,牛养殖大户有6家 ,规模养殖场养殖牦牛合计最大养殖能力2.5万头。加块柴达木骆驼产业振兴。积极开展骆驼文化节、骆驼那达慕、骆驼比赛、骆驼球赛、骆驼产品展销、研讨会等特色活动,开发骆驼旅游产业等资源潜力可挖掘利用。目前,全市现骆驼存栏总数为1149峰,其中母畜存栏592峰。骆驼养殖合作社3家,存栏424峰。全力恢复生猪生产。积极为生猪生产发展提供信贷支持,累计扶持恢复生猪贷款达440万元。目前,全市现生猪存栏数为0.7849万头,比年初增长80.7%;能繁母猪存栏0.1753万头,比年初增长125.3%;其中规模养殖场存栏0.4696万头,比年初增长58.1%;散养户养殖存栏0.3153万头,比年初增长129.5%数,生猪生产保持持续向好的态势。
三、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不断加强。按照“产品商品化、商品品牌化、品牌市场化”的思路和品牌梯次创建模式,鼓励全市农牧企业和经营主体积极注册企业商标,打造特色品牌。同时,以节会促宣传,借助美丽中国田园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青洽会、枸杞节等活动平台,重点推介绿色有机枸杞、高原牛羊肉、富硒藜麦等特色农畜产品。目前,我市林生生物、安详合作社、青海云镜、万盛吉、伊明农牧、苍克尔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等20余家合作社、企业共注册商标24个,其中,枸杞主要有昆仑杞元、绿源野、尕海湖、雪山杞、天域圣果、万盛吉等16个品牌,黎麦主要有云镜昆仑、黎珍康、高原雪黎3个品牌。畜产品主要由“YM”、苍克尔、二洒、馋小牦等5个品牌。
四、多元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牧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以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形成产权联合的利益共同体,培育发展产业联合体。目前,我市有经营活动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94家,其中,国家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家,省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2家,州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40家;家庭农场共有39家,州级2家;龙头企业共有2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州级1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