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本地要闻 >> 正文

德令哈市高效顺接乡村振兴工作

来源:

今年以来,德令哈市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科学谋划,主动作为,强力有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一、守住底线,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加强返贫监测。制定《德令哈市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回头看”工作方案》,组织人员对全市42个行政村进行全面摸底。对符合条件的1户脱贫不稳定户和1户边缘易致贫户,按程序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并会同行业部门开展精准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完成资产盘点。对“十三五”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投入的1.59亿元资金进行盘点,完成2016年以来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确权工作,健全完善资产处置和监督管理机制,实现规范运行。三是做好稳岗就业。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为农牧民搭建求职平台,截至目前,全市脱贫户劳动力就业人数达303人。四是持续消费扶贫。全市共设立消费扶贫体验专馆1个、消费扶贫专柜30个。截至6月底,消费扶贫销售额达1738.55万元。五是增强产业造血。完成2016—2019年实施的产业项目与各行业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行政村的资产移交。六是继续金融帮扶。截至6月底,小额信贷累计借款15笔共73万,存量“530”扶贫小额贷款共计288.8万元,“三有一无”小额扶贫贷款覆盖面达到96%,做到了“应贷尽贷”。

二、主动作为,统筹推荐乡村振兴工作

一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部署。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以“双组长”制调整市级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夯实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责任。根据中央、省委、州委1号文件精神,制定印发德令哈市委1号文件,明确全市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农村牧区重点工作。按照《青海省乡村振兴“812”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已争取我市为全省8个“城乡融合示范县”之一;落实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河东街道办事处红光村、河西街道办事处甘南村、柯鲁柯镇金原村),1个省级旅游示范村(河东街道办事处红光村)。二是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制定印发德令哈市宣讲活动实施方案,抽调126名宣讲干部,组成42个宣讲组,发放宣讲手册980余份。目前,宣讲工作已全部完成。三是改善环境,打造美丽乡村。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启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莲湖村、西滩村、郭里木新村、平原村4个村村庄规划。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启动新一轮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立市级领导包乡镇、牵头部门包项目、乡镇干部包村社的“三级”联动机制。全市垃圾治理设施设备实现全覆盖,村庄清洁春季战役取得明显成效。实施乡村建设工程。建设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站13座,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庄比例达到59%。年内实施240座农户卫生厕所改造项目,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实施基础提升工程。年内实施人饮四项项目,总投资1826.8万元,确保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100%。持续开展农村“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总投资2.379亿元实施行政村道路建设工程。四是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全市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和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并已通过省级验收。全市42个村均已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办理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五是压实责任,强化资金管理。制定了《德令哈市2021年度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分配使用方案》。对已下达的中央、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7977万元(其中项目管理费74万元)进行分配。

上一条:德令哈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良好态势 下一条:德令哈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举措做法

关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