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本地要闻 >> 正文

切实发挥好重点项目带动作用实现德令哈“十四五”良好开局

来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全省“两会”、州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会议等精神,加快构建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市推进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能够有效推进促转型、扩内需、保民生的重点支撑项目落地实施,切实发挥好重点项目带动作用,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助力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一、2021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2021年,由市级领导牵头包联的重点项目共计20项,估算总投资为445.13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63.47亿元。项目涵盖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保、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能源等领域。截至目前,柴达木农牧标准化养殖基地、国源化工年产13.5万吨氯酸盐、青园卓玛藏红花现代种植基地、德令哈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德令哈市中医院住院医技综合楼等13项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未开工建设7项,具体为:德令哈火车站站房改扩建工程目前已初步形成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并经州市两级初步研究,已提出意见建议向省政府进行汇报;黄河水电、青海华电、青海众控、青海明阳、青海雨色、中广核等企业申报的新能源项目正在办理草原征占用手续、水保方案编制、项目选址、土地预审等前期工作,计划9月完成入统工作,10月陆续开工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建产业项目融资困难。全市部分重点企业和在建产业项目均不同程度存在资金链紧张、现金流不足的问题,融资难度大,特别是在企业本身资金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对项目建设影响极大。二是新能源项目土地政策制约因素逐渐显现。德令哈地处柴达木盆地,区域内大部分土地为荒漠或半荒漠草地,但在土地属性中仍被确认为牧草地、灌林地,甚至存在“一地两证”现象,部分企业开展土地审批手续时间长、程序繁琐。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占用牧草地需缴纳植被恢复费,而新能源项目占地面积大,缴纳植被恢复费金额高,增加了企业负担。三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谋划意识不强。部分单位以项目为抓手争取发展机遇的意识不强,不愿意主动去谋划、争取项目,谋划项目在于应付、流于形式,不能结合自身优势谋划切实可行的项目,错失国家、省、州促进地方发展的项目机遇。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责任意识。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力推进未开工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争取还未开工的项目于10月底陆续开工建设并完成一定投资量。

二是加强部门沟通,加大重点项目谋划力度。重点结合“两新一重”、“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政策措施,组织市级各部门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产业补链、基础设施补短板、民生保障改善等上级支持力度大、可操作性高的重点项目开展项目前期谋划工作,用于申报2021-2022年中央、债券、乡村振兴等各类专项资金。

三是紧盯招商引资项目,推进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对重点产业项目实行“一对一”、“店小二”、“保姆式”服务,随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和重点产业项目专班,重点推动黄河水电德令哈市220万千瓦多能互补、华电集团德令哈500万千瓦光氢储一体化、青海明阳德令哈5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青海众控德令哈市大容量储热多能互补一体化等重点产业项目落实落地、早日开工建设,为下半年释放有效投资奠定基础。

四是做好项目统计入库,确保投资应统尽统。协调解决投资项目统计入库中存在的问题。发改、统计部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规范做好投资入库佐证资料,全面梳理已完成投资实物量的项目入库情况,各项目建设单位积极对尚未统计入库的项目,抓紧完善入库手续,确保应入尽入、应统尽统。

上一条:德令哈市推进“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下一条:强化政务服务能力建设 深入推进“放管服”工作

关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