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德令哈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拓展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着力营造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实现营商环境更优,经济发展质量更高,人民生活更美好。
一、开启商事制度改革“加速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点菜式”服务。建立登记注册全流程、全业务网上电子菜单,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办理发放,逐步实现无介质、无纸化、零见面的准入服务;引进“帮办区”等便民服务设施,为企业提供更多“点菜式”服务,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二是“自助式”服务。大力实施企业名称自助查询,逐步实现企业名称不再预先核准;改革经营范围登记制度,适度放宽经营范围和住所登记限制,开通绿色通道,对材料齐备的实现当日发照和取照;继续推进实施企业注销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简易注销改革,为企业快速退出市场提供便捷路径。三是“动态式”服务。严格执行、动态完善产业准入禁限目录和负面清单,允许在“早市”或“夜市”等政府指定场所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以及进行便民劳务活动,无需再办理营业执照,改由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对小摊贩进行备案管理。
二、打造事中事后监管“升级版”,着力提升市场监管效能。一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将“双随机”抽查作为主要监管方式,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制定《德令哈市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的实施方案》,对照省市监随机摇号确定联合抽查企业名单,联合市场监管领域职能部门对涉及我市企业开展随机抽查工作。二是实行监管职责随机抽查全覆盖。以抽验检验、投诉举报、跟踪检查等方式为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监管体系。在抽查中,综合考虑市场主体的类型、经营项目、风险等级和信用等级等因素,根据省、州制定的抽查计划,开展科学有效的抽查工作,有效地管控了市场风险,大大提升了监管的针对性,避免了选择性执法、不分重点、不求实效“走过程式”监管,确保了执法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和有效性。三是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完善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在各部门“黑名单”管理基础上,形成统一的“黑名单” 管理规范,对具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失信市场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止,从而将信用信息作为惩戒失信市场主体的重要依据。
三、构建良好消费环境建设“新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着力提升经营者诚信度。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发挥行业自律和骨干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征信机构、消费者协会等组织的职能作用。将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检查督促经营者履行商品质量义务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责任,全面推行经营者首问制,鼓励引导电商平台、大型商场和超市等建立赔偿先付制度。二是加大对重点领域产品抽检,切实提升消费环境安全度。针对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要商品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安排专门执法力量,结合省州、州抽和市抽“三级抽检”平台开展抽检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与此同时,对于从商品抽检、市场检查、相关部门和协会通报、消费者投诉举报、媒体曝光等发现的案件线索,及时推进“诉转案”工作,对销售不合格商品的市场主体100%立案查办。三是深化放心消费运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打破由市场监管局在消费调解工作中单打独斗的局面,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消费维权工作,联合公、检、法、司、律师、新闻媒体等行业,做大做强消费调解大格局,服务放心消费运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积极发挥消协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拓展12315线上线下消费维权网络,对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做到快接、快办、快结、快反馈,不断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截至目前,快接、快办、快结、快反馈消费投诉举报案件18起,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0.2万元,有效化解潜在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