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本地要闻 >> 正文

德令哈 “链长制”开启“四地”加速器

来源:

如何加快“四地”产业建设?近年来,我市以建立健全、严格落实“一个产业、一名链长、一个牵头部门、一套工作机制、一抓到底”的产业“链长制”为抓手,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畴,将延链、补链、强链工程纳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随着大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能耗水平低、产业关联度高的好项目落地德令哈,使“四地”产业建出高速度。

强化“链思维”,产业招商彰显“高质量”。在全州率先推行“链长制”招商模式,为抓紧抓实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建立“一个产业、一名链长、一个牵头部门、一套工作机制、一抓到底”的产业“链长制”,统筹全市各产业链发展,打造产业链链长亲力亲为、责任部门合力共为,协力构建产业链发展新格局。深化“链长制”招商模式,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实行“一链一策”,制定《德令哈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聚精会神开展定向、定链招商。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外出招商2次,拜访企业15家;邀商来德考察22次,接待企业30多家;调研走访重点企业20多家。已与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所、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天元航材(营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玻集团、北京先进碳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全年全市共谋划拟签约项目21个,签约金额601亿元。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与赣锋锂业、第二批“四地”建设重大签约项目。

优化“链服务”,项目建设呈现“高效率”。聚焦解决企业资金、用工、办证、政策落地等实际难题,优化营商环境,以优质服务为企业复工复产、社会复业复市、经济恢复稳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严格落实稳岗返还政策,去年累计放普惠性稳岗返还资金138.76万元,惠及328家企业7092名职工。2022年第一季度新开工项目参保率100%。利用招聘会平台,“牵线搭桥”做好“双向”服务,对有意向的劳动力,以点对点、一对一招工方式,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以开展“营商环境整治年”“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为抓手,为企业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将“企业项目投资备案”事项,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减为现在的5个工作日。实行在青海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网上在线受理、办理,简化优化了项目备案办理程序。截至目前,去年青洽会招商项目开工7个,前期项目8个,累计到位资金20.28亿元,其他拟签约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前期手续办理。

推进“链统筹”,部门联动释放“高潜力”。强化议事链、规划链、政策链三链统筹,通过注重议事协调、加强分析研判、强化政策扶持,统筹协调各类产业、关联企业、链长和责任单位分工协作,着力打通堵点、卡点,补齐断点,保障主要供应链循环、畅通,促进重点产业链做大做强,助力经济平稳增长与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严格落实工作推进和议事协调机制。由链长牵头推动产业链发展各项工作,牵头单位主抓,其他相关单位协调,加强工作联动确保工作落实。印发《德令哈市企业家茶座会企业提出意见建议解决分工方案》,责任单位按期办复、解决落实12条企业发展“卡脖子”难题。利用分析研判和产业规划,研究本市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课题,跟踪分析国内外相关产业链动态趋势,为产业经济、技术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同时,细化路径、实化举措,科学编制德令哈“四地”具体行动方案及相关“十四五”规划,推动“四地”建设工作在补链强链中破题开局。

坚决贯彻减税降费、优企惠民政策,优先保障产业链重点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土地、资金、能源、环境总量等方面要素需求。同时,通过租金减免、社保费返还、金融信贷支持等硬核举措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制定《德令哈市招商引资政策(试行)》,依托优势资源给招引项目吃下“定心丸”。

上一条:德令哈市“四化”驱动点燃人才工作“新引擎” 下一条:德令哈市持续选优配强“三支队伍”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关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