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德令哈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法治办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州、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部署,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行政规范性文件质量,加强文旅市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责任追究,以依法行政教育为重点,为推动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2020年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情况。一是坚持把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制度》《扫黄打非工作制度》《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政务公开清单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行政决策过错依法追究责任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和落实情况制度》《依法行政工作制度》《法制审核制度》《依法行政工作制度》《行政执法音像记录管理制度》《行政执法案卷管理制度》《行政执法资格管理制度》等17项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规范人的良好态势。
(二)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情况。一是为进一步健全我局行政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制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按照《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要求,凡涉及局内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奖惩、重大项目安排、重大资金管理及使用,都经党组会议集体决策研究决定。二是成立了法制审核领导小组,在行政处罚、工程合同签订等方面进行审核,强化法制审核制度落实,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保障行政执法决定的合法性、合理性,有力地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三)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情况。一是我局承担了文化、旅游等执法工作,在执法过程中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工作要求。二是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我局充分发挥本单位职能作用,深入摸排,及时掌握文化旅游领域的最新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加强执法队伍,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加强监督力量。三是持续加大对我市各娱乐场所、景区(点)、星级酒店、乡村旅游点等场所的文化执法检查,全面清查涉黑涉恶线索,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有序开展,积极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四是将“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到我局的常态化监管机制当中,制作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机制的执法检查人员名录、被检查文旅企业名录、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实施细则,在今后工作开展中,全面将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歌舞娱乐场所、星级酒店、出版物经营场所等检查事项纳入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中,并在网上公示告知。五是制定《德令哈市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意见》,扩大执法队伍,加强执法力度,为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夯实基础。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六是在处理涉旅文化市场违法案件时遵守以下几个原则:1.公开原则,2.执法人员合法原则,确保工作开展的合法性、公正性。七是深入我市各娱乐场所、景区(点)、星级酒店、乡村旅游点等场所进行10次联合摸排检查,对全市文化旅游市场进行286家次检查,出动执法人员580余人次,检查范围覆盖全市歌舞娱乐场所11家、互联网上网服务单位12家、出版物经营单位2家、景区1家、星级酒店11家、乡村旅游点5家, 极大的净化了我市社会环境。
(四)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情况。一是我局通过全国文化服务平台网站及时公示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清单》《行政执法人员资格清单》,包括执法职责与依据、投诉电话0977-8216888,执法区域、执法类型等内容。二是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工作要求,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对外公布行政许可16项、行政监督3项、行政处罚359项、行政强制1项、行政确认9项、行政奖励4项、其他行政权力6项。三是我局根据文化部相关文件要求,规范行政执法用语,要求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文明执法,制定了《音像记录管理制度》《执法案卷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明确规定执法人员要求通过文字、音像记录等方式对执法程序、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归档管理等行政执法整个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四是加强执法装备建设,推进全过程记录执法工作,配备行政执法记录仪6台,按照执法程序,明确了执法过程中现场拍照记录入卷规范及其他录音录像设备录制的音像资料记录入卷,确保每件行政执法案件有记录、有案卷,保障执法全过程文字记录完整,执法文书规范,案卷完整齐全。
(五)丰富文旅活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一是为全市各行政村免费发放图书2000余册,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资源;继续实施“三区”人才培养计划,举办“三区人才”培训班,共培训50余人次,进一步壮大基层文化队伍,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15场、“戏曲进乡村”等文艺活动25场,第十八届海西州“柴达木之夏”广场文艺演出德令哈专场共演出7场次,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开展了德令哈地区2020年中国体育彩票杯“迎新年”环城赛、第二届环“情人湖”骆驼大赛、2020年青海省首届畅跑柴达木挑战赛、2020年“瀚海骑士”柴达木山地自行车积分挑战赛、海西州“民族团结杯”全州职工篮球赛德令哈地区预选赛等体育赛事活动5项,为我市群众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氛围;开展全市体育锻炼达标测验活动,共检测全市不同年龄层240人;举办德令哈市社会体育三级指导员培训班,共培训51名体育爱好者;为东山村、民兴村发放体育器材各一套,丰富了农牧区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三是整合了文化体育旅游资源,与团市委合作编制我市研学游计划方案;编制“五一”旅游攻略,联合州文旅局举办“青海人游海西”活动,并开通海东至海西旅游专列,加快两地文化和旅游市场全面复苏,推动文旅产业全面发展,提升两地旅游品牌知名度;积极带领宣传推介人员参加浙江(投融资)大会·德令哈峰会,并考察中国供销海外购宁波总部,有效提升了德令哈知名度,展现了德令哈的自然风光、人文风光等文化旅游资源。
(六)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广电事业。一是实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设备747套;二是坚持以播出安全为硬要求,着眼于提高行业管理水平,确保全市广播电视播出、收视安全。密切与安委办、市公安、市市监局的协调配合,清理整治非法销售、安装、使用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确保群众能看上安全健康的电视节目。
(七)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情况。一是严格落实“日报告、周分析、月研判”工作要求,加强值班制度落实,强化节假日值班职责,做到日情况“零”报告、重大事件上报制,完善了“德令哈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工作应急预案”,制定预防措施做好事件处置。二是按照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的工作要求,重点对涉及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涉众型经济犯罪、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可能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可能导致采取极端方式表达个人意见、诉求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问题,以及可能引发媒体炒作成为社会或网络舆情关注热点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拉网式大排查。经排查,社会矛盾纠纷0起。
(八)全面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情况
1.紧扣思想建设,切实提升理论素养。一是局党支部严格落实理论学习制度,精心制定并下发了《德令哈市文体旅游广电局2020年中心理论学习计划》,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会一课”制度,深化和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以《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试行)》《青海省贯彻<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试行)>实施细则》《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为基本学习内容,观看《国家监察》《战“役”一线党旗红》《生如夏花》《群众利益无小事》等教育片观看活动,提升党员干部及全体职工素质,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二是我局组织党员干部职工集中学法40余次,干部职工上交各类心得体会70余篇,开展微党课1次、讲党课2次。三是通过关注“德令哈市普法”、“青海普法”微信公众号和“法宣在线”,组织在编人员参加普法考试20余次,合格率达100%。四是利用涉旅企业和本单位LED电子滚动屏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法治宣传活动20余次,通过学习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
2.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水平。一是2020年7月13日至15日,我局组织业务骨干5人参加了海西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内容《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文书格式》《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案件证据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青海省行政执法公示办法》《青海省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及《青海省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二是7月17日至18日,选派业务骨干2人参加海西州执法人员资格培训班,培训内容《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许可法》等经过考试合格,取得了行政执法证;三是10月15日至22日,选派业务骨干1人参加了青海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在四川成都组织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业务骨干培训班,培训内容是针对星级酒店、旅行社、娱乐场所等管理;四是11月1日至7日,选派业务骨干1人赴重庆参加了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内容《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行政许可法》等;五是12月24日至31日,选派业务骨干1人参加了青海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在北京组织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培训班,培训内容是以《民法典》中关于文化和旅游活动相关法律法规解读、新时代做好文旅执法工作、案件调查取证分析及案卷整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等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九)完善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情况。一是及时调整了以局长为组长,市文化市场执法大队队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具体负责法治政府建设日常工作。二是结合全市文化旅游市场实际,从规范全市文化旅游市场从业者、经营者的行为为立足点,摸排检查文化旅游市场内发生的敲诈勒索、强买强卖侵害消费者的行为以及文化娱乐场所的寻衅滋事、聚众扰乱文化市场秩序等涉黑涉恶线索,截至目前未发现涉黑涉恶线索。三是我局组织执法人员每月不定期对市区2家书店、9家复印店、1家音像制品店等文化场所进行专项检查,认真核查,封堵、查缴邪教宣传品和“藏独”非法出版物及一些诋毁、歪曲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政治性非法出版物。进一步规范了报刊发行市场、图书市场的经营秩序。四是在整顿和规范网吧经营秩序,严厉排查未成年人上网、超时营业等违法经营活动,我局以严查互联网、移动通讯工具传播的政治谣言、侵权盗版内容、不健康信息和暴力、封建迷信等不良内容为工作任务,通过对全市5家互联网服务场所例行检查,做好舆论引导,促进网吧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五是我局严格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加大对市区14家娱乐场所、11家星级酒店清查娱乐场所的日常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我市涉旅企业经营活动,推动文旅行业依法、有序、健康开展。六是我局结合本地实际不定期开展整治“黑锅”工作,多方位开展清查整顿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以住宅小区、商务酒店和家电市场、农村集贸市场为重点,集中查处商资销售、安装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非法经营“电视棒”等违规行为,严厉整治宾馆酒店擅自设立机房、私设有线电视“小前端”、非法接受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未发现“黑锅”使用情况。
二、工作成效
一是根据省文旅厅工作安排,我局及时与市妇联联合召开“青绣”调查工作联席会议,共统计到1051名“青绣”工作者基本信息,同时,根据省厅工作安排,积极组织绣娘参加第三届“青绣”大赛,其中柴生莲获得第二名、才华获得第三名、红花获得入围奖。二是积极参与“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活动,开展海西州传统手工艺大赛、非遗专场文艺演出,我市选送的2个节目(青海道情《全民皆兵严防控》、蒙古族歌曲《丹津红台吉》)入选并获得二等奖,同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作品和文创作品展陈比赛中我市获得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优秀奖。三是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海西蒙古族刺绣”,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根据工作安排,我局按步骤积极开展省级非遗项目“海西蒙古族刺绣”保护工作。四是积极申报蒙古族射箭、毡绣等8个县级非遗项目和巴雅尔、陈志红等25名县级传承人;五是积极参加第十八届孟赫嘎拉文化艺术节,我市获得优秀组织奖,服饰第三名传统手工艺优秀奖。六是文管室洪涛同志获得“民盟青海省委2017-2019年度盟务工作先进个人”荣誉证书,同时获得“民盟德令哈市总支部2019年度先进盟员”荣誉称号。七是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我局积极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规范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提升民主决策机制发挥作用。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是我局将继续狠抓学习,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定期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法律知识、专业知识培训,做到人人懂法、守法、用法、个个能执法。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一步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壮大文化执法队伍,不断提高执法队伍装备水平,推进文旅事业有序发展,扎扎实实的做好法治政府各项工作。
二是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指导、监督、管理、宣传,提高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执法技能,加大执法力度,狠抓法治政府建设薄弱环节,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健康稳定并有序开展。
三是开展文化市场常态化巡查,加大清缴非法出版物和反宣品,收缴非法地面卫星接收设施力度,净化文化市场。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的监管,对网上出现的涉藏反宣渗透、煽动自焚等各类有害信息及时封堵删除,严防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在网上滋生蔓延,形成危害。进一步完善与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局、城管联动机制,加强对文化市场监管动态管理。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点、隐患源进行综合分析、深度研判,及时有效防控化解处置。
德令哈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2021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