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德令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令哈市大气污染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6-09-02  
 索 引 号  20210128-172100-791  发布机构  德令哈市人民政府
 文  号   公开日期  2016-09-02

德政办〔2016〕11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德令哈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德令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9月1日

德令哈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根据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西州2016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西政办[2016]113号)要求,为有效改善空气质量,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分析

(一)2015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我市空气优良天数为312天,优良率达85.4%,较2014年上升2.7个百分点。

(二)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情况2015年,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州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

(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一是工业企业污染物减排情况青海海西化工建材股份有限公司2条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烟气脱硝工程氮氧化物削减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青海发投碱业有限公司脱硫设施运行正常,二氧化硫有效减排。截至目前青海发投碱业有限公司脱硝已完成3台炉改造,设备已调试完毕,4#锅炉正在改造当中,同时开展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中盐昆仑碱业有限公司脱硝工程已全部建设完成,投入试运行,设备调试运行基本正常。二是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共有4家企业纳入重点清洁生产审核。截止目前,1家已完成评估,3家正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工作。三是大力推进绿色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必须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作业区、生活区必须全部采取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拆迁活动采取湿法作业。四是加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达标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车辆准入监管。加快推进机动车排气检测和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与抽检制度。2015年尾气检测合格率达94.67%,环保标志发放率100%。五是加强日常监督监管力度,确保青海发投碱业有限公司、海西化工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脱硫、脱硝装置正常运行。六是制定《德令哈市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以石油化工为重点开展加油站、油罐车、油库油气回收治理工作。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德令哈所辖加油站、油罐车、油库全部完成油气回收装置治理工作。

(四)大气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2015年,我市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取得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受气候本底的影响,因干旱、少雨、风沙等自然因素造成,人为下降PM10年均浓度空间很小。大气中PM10还无法达到空气质量标准,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二是随着国家一系列污染物排放新标准的颁布实施,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收紧,个别企业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接近标准限值,亟待升级改造;三是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滞后。市环境监测站尚未投入使用。建筑施工扬尘控制难度较大。我市裸露地多面广,加之冬春季降水少,风沙大,扬尘控制污染任务艰巨。五是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交通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相对滞后,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呈增长趋势。

二、年度目标

(一)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以上。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控制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以内。根据国家自2016年起将细颗粒物PM2.5纳入环境空气质量考核体系及未达标城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的要求,确定德令哈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3%。

(二)主要大气污染排放控制目标。认真落实2016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完成省、州政府下达的2016年度总量减排目标。

(三)大气环境管理目标。按照《海西州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确定年度目标,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体系,加强工业源污染治理,持续深化城市扬尘污染治理,推进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及环境空气自动稳定运行,规范建立工作管理台账,加快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力度,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跟踪调查。

三、重点任务

(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一是严控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认真清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禁止新建、扩建生产工艺落后,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以及产能过剩的火电、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建设项目;严格控制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污染排放不达标、产业布局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新建、改扩建及异地搬迁项目。(责任单位:德令哈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是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将建设项目审批与污染减排有机结合,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将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从源头上加强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控制管理(责任单位:市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市政府相关单位)。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结合全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展,研究淘汰一批与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关联不高、规模小、能耗高、污染重且在全市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的传统产业。(责任单位:德令哈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配合配合单位:市环境保护局)。四是分类治理中小型污染企业,坚决依法关停地处环境敏感区域、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中小型企业实施分类治理。推进工业集中区和中小微企业产业园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工艺水平和污染防治能力。(责任单位:市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市政府相关部门)。

(二)全面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一是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将施工企业扬尘污染控制情况纳入建筑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作为招投标的重要依据。大力推进绿色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必须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作业区、生活区必须全部采取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拆迁活动采取湿法作业。拆迁及施工开挖场地洒水率、出工地运输车辆车轮车身冲净率均达100%。(责任部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政府相关部门)。二是强化道路扬尘防治。加强城市道路洒水抑尘,严格落实渣土运输车辆和进入市区的装载车辆密封及清洗防尘措施,大力推进城市道路机扫作业,提高道路清扫机械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政府相关部门)。三是加大生活垃圾收集点与扬尘污染点管控。进一步落实大气污染网格化管理机制,严禁在建成区露天焚烧垃圾和建筑废弃物,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做到密闭收集,及时清运,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切实防治农业废弃物露天焚烧污染。大型煤堆、料堆要实现封闭储备或建设防风抑尘措施。(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市环境保护局)。四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城镇绿化,提高城镇林草植被覆盖率,增强区域环境空气自净能力。在干旱季节,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减轻颗粒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积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努力控制农田自然扬尘,杜绝农业区秸秆焚烧。(责任单位:市林业局;配合单位: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市环境保护局)。

(三)积极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一是规范机动车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车辆准入监管,新车及转入二手车注册登记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联网合法机动车环保合格标志,检验机构和环保部门监管平台联网,实现检测数据实时传输,严格依据机动车环保达标车型公告核发新购置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加强在用机动车排气环保定期检验,机动车环保合格标志发放率达到90%以上,凡未取得环保检验标志的车辆,不予核发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不予办理机动车定期审验合格手续(责任单位:市环境保护局、市公安局)。二是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力度。积极申请黄标车淘汰补贴资金,进一步加大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力度,2016年7月底前完成黄标车限行区划定工作,为全市氮氧化物减排任务的完成发挥效益。(责任单位: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财政局、市环境保护局)。三是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通过鼓励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措施,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责任单位:市交通局;配合单位:市政府相关单位)。四是推进油品配套升级,2015年底前对转入本地的机动车要按照新注册车辆的标准严格要求,全面实施国Ⅳ标准油品供应。加强油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活才、销售不合格油品行为,保障供应油品品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深化工业污染治理。一是严格重点行业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特别排放标准。对全市火电、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的新建项目执行大气污染特别排放限值。火电行业新建项目执行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限制。开展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行动计划,督促企业采取深度治理等措施,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提前达到新标准要求。(责任单位:市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市政府相关部门、各企业)。二是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工程建设。2016年,确保已建成的海西化工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烟气脱硝工程的稳定运行。加快两碱脱硝工程建设进度,加大两碱脱硫项目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脱硫效率,防止发生倒扣减排量。强化工业企业燃料、原料产品堆场扬尘控制,大型堆场应建设密闭料仓与传送装置。(牵头部门:市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三是加大推进清洁生产。对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审核。(责任单位:市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五)继续加快煤烟污染治理步伐。一是加快燃煤锅炉淘汰。重点加快燃煤锅炉“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建成区逐步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年内淘汰14蒸吨燃煤锅炉。二是加大对煤炭市场管控,清理整顿城市周边煤炭加工经营单位,统一由煤炭交易市场管控,实施煤炭清洁化利用。三是集中整治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餐饮服务单位全面推广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设置专用烟道,防止油烟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污染。推广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禁止在市区道路、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置露天烧烤经营摊位,对定点经营的烧烤饮食摊点推行清洁无烟烧烤。(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单位:市环境保护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

(六)建立大气污染预警应急机制。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完成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备案,配套制定部门专项实施方案。重污染天气发生时,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重点企业限产、停产、建筑工地停止土方作业、机动车限行、中小学校停课等紧急应对措施,并引导公众做好卫生防护;废气排放重点企业制定完善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相衔接的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配合单位:市环境保护局、市气象局、市政府各有关单位)。

(七)严格依法监督管理。一是履职尽责,加强监管。结合《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实施,加大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力度,严格依法实行监督管理。加强环保与公检法部门的工作衔接配合,完善联动执法和案件移送检查办案机制。对未按期完成治理或进度缓慢的工作,要加大督促力度,适时在媒体上公开,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二是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加快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升级改造,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保障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稳定运行,全面公开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实行按月公开制度,推进城市环境质量达标管理。(责任单位:市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

四、重点工程项目

2016年,全市计划实施大气污染治理项目6个(详见附件),包括扬尘污染治理项目1个、工业污染综合治理项目3个、煤烟型污染治理项目1个、其他VOCs减排项目1个,总投资估算约10679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统一措施要求,强化联防联动,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将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企业,动态更新重点工程项目,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和部门职责分工,狠抓落实,强化考核。市直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合力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二)政策保障。不断完善推进污染防治的相关配套经济政策,加快各类燃煤设施清洁生产能源改造和黄标车提前淘汰步伐。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环境联合执法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

(三)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省级财政、州级财政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奖补资金投入,淘汰落后产能、清洁生产、科研专项和排污费等方面资金要向大气污染防治倾斜,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项目贷款予以财政贴息支持,积极利用地方债券,融资平台,银行贷款等渠道筹集大气污染防治资金。

附件:2016年德令哈市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清单

附件:

2016年德令哈市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承担单位

建设期限

总投资(万元)

备注

一、扬尘综合治理项目

1

德令哈市环保局抑尘设备购置项目

购置喷雾车3辆

德令哈市环境保护局

2016年12月

255

列入省级重点工程项目

二、煤烟型污染治理项目

2

德令哈市燃煤锅炉淘汰项目

淘汰14蒸吨燃煤锅炉

德令哈市环境保护局

2016年12月

420

列入省级重点工程项目

三、工业污染治理项目

3

青海发投碱业燃煤锅炉烟气收集设施脱硫升级改造和新建脱硝装置项目

燃煤锅炉烟气收集设施脱硫升级改造和新建脱硝装置项目

青海发投碱业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

7000

列入省级重点工程项目

4

中盐昆仑碱业有限公司燃煤锅炉烟气收集设施脱硫脱硝升级改造项目

燃煤锅炉烟气收集设施脱硫脱硝升级改造

中盐昆仑碱业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

1840

列入省级重点工程项目

5

海西化工建材有限公司1#、2#生产线 窑头电除尘改造项目

将2条生产线窑头静电除尘器改为电袋结合,提高除尘效率。

海西化工建材有限公司

2016年12月底

975

列入州级重点工程项目

四、其他治理项目

6

中石化海西分公司加油站油气污染治理改造项目

德令哈市所辖加油站实施油气回收装置。

中石化海西分公司

2016年8月至2016年10月

189

列入州级重点工程项目

合计

10679万元

  

主办方:德令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德令哈市人民政府    技术维护:德令哈人民政府电子政务技术中心
电话:0977-8218876 邮箱:dlhzf@163.com   青ICP备1900002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20003     青公网安备6328020200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