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全市经济企稳向好 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 ||||||||
| 2024-07-31 | ||||||||
|
||||||||
|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初步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6.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6%,较一季度提高7.7个百分点,分别高出全省和全州平均水平3.6、7.6个百分点,位列全州第一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0.38亿
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28.87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完成37.48亿元,增长3.1%。三次产业比重为0.6:43.3:56.2。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生产回升供给充足 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含服务业)总产值0.79亿元,同比增长4.6%,高于全州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位列全州第二位。粮食面积稳定增长。全市上下继续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落实小麦、青稞等作物各项补贴政策。上半年上报粮食播种面积16.02万亩,增长21.6%。其中:小麦面积12.07万亩,增长21.2%;青稞面积3.28万亩,增长16.7%;其他谷物(藜麦)面积0.48万亩,增长52.5%。畜禽产能保持充足。全市牛出栏0.44万头,增长18.9%;羊出栏2.46万只,增长36.7%;家禽出栏3万只,增长65.7%。肉畜蛋奶产量有效供给。全市主要牲畜肉产量0.15万吨,增长9%。 (二)工业经济止跌回升,以量补价不及预期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2%,高于全州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较上季度下降幅度收窄33.8个百分点。位列全州第三位。从三大门类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贡献突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49.7%、-12.9%、36.9%,分别影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1、-11.1、5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去年以来,纯碱产量价格高位下降,企业虽已逐步解除限产恢复产能,但仍然无法弥补缺口。上半年,以“两碱”企业为代表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4.9%,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4个百分点。 (三)项目建设聚力推进,投资持续领跑全州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3%,较上年同期提高20.8个百分点,分别高出全省和全州平均水平29、12.3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一位。从产业看,三次产业呈现“两增一降”,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增速分别为-69.7%、20.6%和84.1%,产业结构由上季度0:98.6:1.4调整为0.2:92:7.8。从投资构成看,建安投资还需加快恢复,上半年建安投资下降20.7%,较上季度回落124.9个百分点;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9.1%,其他费用增长12.1倍。 (四)消费潜力释放不足,回升向好仍需加力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8亿元,同比下降6.2%,与一季度持平,增幅低于全州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位列全州第六位。从结构上看,限下社零远远好于限上社零。限额以上企业零售总额下降14.7%;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零售总额增长15.9%。从商品类别看,限上12个大类中仅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增长39%,其余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占限上零售89.9%的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3.7%;占2.7%的粮油食品类下降44.2%;占2.7%的烟酒类下降7.5%。 (五)财政收入表现偏弱,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06亿元,下降24.4%;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亿元,下降33.7%。从结构看,税收收入1.44亿元,下降22.3%,非税收入0.21亿元,下降66.7%。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46亿元,增长0.14%。从科目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0.89亿元,增长35.5%;公共安全支出0.31亿元,下降21.7%;教育支出1.16亿元,增长11.4%;科学技术支出0.003亿元,下降3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7亿元,下降32.6%;卫生健康支出0.64亿元,增长12.8%;节能环保支出0.28亿元,下降70.2%;城乡社区支出0.93亿元,增长129.4%。 (六)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乡差距持续缩小 上半年,德令哈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0元,同比增收782元,增长5%,较上季度、上年同期分别增长0.3、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81元,同比增收827元,增长4.4%,较上季度、上年同期分别增长0.2、0.4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37元,同比增收695元,增长7.1%,较上季度、上年同期分别增长0.4、-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9:1,差距较上年同期缩小0.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