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2021年德令哈地区全年经济运行分析 | |||||||||||||||||||||||||||||||||||||||||||||||||||||||||||||||||||||||||||||||||||||||||||||||||||||||||||||||||||||||||||||||||||||||
| 2022-01-14 | |||||||||||||||||||||||||||||||||||||||||||||||||||||||||||||||||||||||||||||||||||||||||||||||||||||||||||||||||||||||||||||||||||||||
|
|||||||||||||||||||||||||||||||||||||||||||||||||||||||||||||||||||||||||||||||||||||||||||||||||||||||||||||||||||||||||||||||||||||||
|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主动担当,积极应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一)经济总量完成情况。根据核算,全市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4.95亿元,同比增长8.2%,高于全州4.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州第一位。其中,一产完成增加值8.32亿元,同比增长4.5%,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增速与全州持平,增速居全州第四位;二产完成增加值43.78亿元,同比增长13.0%,拉动GDP增长5.4个百分点,高于全州10.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州第一位;三产完成增加值42.85亿元,同比增长4.8%,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低于全州1.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州第五位。三次产业比为8.8:46.1:45.1。 (二)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规上工业生产平稳运行。1-12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较去年同期提高12.4个百分点。 从重点产品产量看。1-12月,生产纯碱274.14万吨,同比增长3.94%;生产氯化钙3.7万吨,同比下降15.54%;生产炸药2.5万吨,同比增长23.15%;生产水泥90.78万吨,同比下降3.46%;生产石灰石192.85万吨,同比下降4.51%;发电量291315.1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21%,其中,光伏发电181684.05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4.21%;风力发电69458.4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5.79%。 分三大门类看。1-12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4%;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2%。 企业亏损情况。1-12月,规上工业企业亏损户达13户,较上年同期增加3户;亏损额89050.9万元,同比增长27.2%;实现营业收入842671.1万元,同比增长15.5%;实现利润总额49495.7万元,同比下降300.6%。 (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平稳增长。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含服务业)总产值(现价)完成139477.27万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总产值为85893.33万元,同比增长8.9%,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04个百分点;林业总产值为7483.58万元,同比下降21.1%,影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下降1.52个百分点;牧业总产值为40921万元,同比增长2.2%,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72个百分点;渔业总产值为153.36万元,同比增长100%,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11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为5026万元,同比增长2.9%,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11个百分点。 近几年随着枸杞面积逐年减少,大部分种植户将枸杞改种为粮食作物,粮食作物面积增长,传统农作物产业逐步壮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66万亩,较上年增长0.83%,产量2.49万吨,较上年增长2.05%,其中:小麦播种面积6.09万亩,较上年增长21.01%,产量1.95万吨,较上年增长21.06%;青稞播种面积1.61万亩,较上年下降49.89%,产量0.37万吨,较上年下降49.46%;藜麦播种面积0.77万亩,较上年增长316.81%,产量0.11万吨,较上年增长146.95%;马铃薯播种面积0.19万亩,较上年增长80.85%,产量0.06万吨,较上年增长13.7%。 特色新作物在高原落地生根,经济效益明显。肉苁蓉产量达20吨,产值与上年持平;羊肚菌产量24吨(鲜品),产值1344万元,拉动全年一产增长1个百分点;藏红花产量500公斤,产值7000万元,拉动全年一产增长5.2个百分点。特色新作物合计拉动全年一产增长6.2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农业经济增长新的动能。 牛羊禽奶蛋生产总体平稳。全市牛存栏1.94万头,同比增长57.38%,出栏0.91万头,增长9.99%;羊存栏33.8万头,下降7.89%,出栏16.53万头,增长3.1%;生猪存栏1.53万头,同比增长55.33%,其中能繁母猪0.17万头,生猪出栏1.06万头,增长88.73%。家禽存栏4.88万只,下降47.33%,出栏4.91万只,增长98.06%;主要肉类产量0.5万吨,同比增长6.09%;禽蛋产量0.06万吨,同比下降38.75%;生牛奶产量0.02万吨,同比下降84.82%。 (四)居民收入稳步提高。1-12月,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9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8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6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 2021年全体居民收支构成表
2021年城镇常住居民收支构成表
2021年农村常住居民收支构成表
(五)固定资产投资呈下降态势。按产业分:1—12月全市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0个,开复工项目108个,开复工率77.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9.1%。第一产业占全市总投资比重为6.3%,同比增长19.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占全市总投资比重为66.2%,同比下降37.3%,其中:工业完成投资占全市总投资比重为66.2%,同比下降37.3%(其中:新能源项目投资占全市总投资比重为57.6%,同比下降1.8%;一般性工业完成投资占全市总投资比重为5.5%,同比下降86.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占全市总投资比重为27.5%,同比下降48.3%。 按项目投资金额分: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市总投资比重为78%,同比下降42.7%;500—5000万元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市总投资比重为18.6%,同比下降0.3%;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总投资比重为3.4%,同比下降63.2%。 按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同比下降73.2%;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完成投资同比下降6.7%;其他费用同比增长147%。 (六)消费市场稳步发展。1-12月全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459.9万元,同比增长8.4%,较上年同期提高24.7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5109.2万元,同比增长8.5%,住宿餐饮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50.7万元,同比增长6.3%。 (七)地方财政收入持续下降。1-12月,我市全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414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32230万元,增幅7.88%,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314840万元,同比增收34824万元,增幅12.44 %;省级收入完成负834万元,减幅很大;州级收入完成95174万元,同比增收2806万元,增幅3.04%。市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2302万元,同比减收3569万元,减幅9.95%。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80019元(其中专项3250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支24245万元,减幅11.87%。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一是网络购物对传统零售业影响较大。近年来,网络购物快速发展,占据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对传统商业形成较大冲击,导致本地消费增长后劲不足;二是限下样本单位已成为拉动全市社零的主要动力,但限下样本单位多为个体经营户,稳定性差,更换较为频繁。对策建议:一是加强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与各部门进行沟通衔接,加强协调配合,结合部门职能,对商贸企业进行入户调研指导,了解掌握我市商贸业基本情况及经营情况;二是及时调整限下“社零”样本单位库。对符合条件的样本单位(个体户)进行上门沟通,加强宣传解释,消除顾虑,提高样本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做好以新换旧,确保限下“社零”样本单位数据真实可靠;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应统尽统。继续提升企业统计人员统计业务能力,坚持依法统计、做到应统尽统,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统计法》及相关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从而进一步夯实统计工作的基层基础。 (四)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一是重点领域增长乏力,稳增长压力较大。全市重点工业及一般性工业支撑项目缺乏,增量严重不足,优质投资项目减少,拉动力明显不足,全市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的压力大;二是工业项目储备不足,缺乏后续增长力量。投资项目进度缓慢,投资进展还需加快;三是重大项目支撑不足,新的重点项目无法及时补充,投资后续乏力,目前重点项目中以新能源项目为主,因此投资构成中设备购置占比较大,建筑安装工程占比较弱。对策建议:一是各部门联动协助做好规划、保持沟通,互通信息,紧盯目标任务,找准差距,落实工作责任。了解和跟踪项目的投资落地情况,确保新增项目能按时入库,做到应统尽统;二是通过深入企业和项目单位,跟踪了解项目动态建设情况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提高项目开工率,加快项目投资建设,推动项目早竣工、早投产。同时做好当前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全面摸底工作,各项目单位要抓紧与我单位做好对接,指导企业正确填报投资统计报表。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1245”总体思路,认真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经济形势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2022年我市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投资后劲不足、产业支撑不力、疫情防控依然严峻等问题。着力以项目投资为引擎,以产业培育振兴为主线,以上争政策、外抓招引、内强培育、广聚民智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紧密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保2022年经济保持合理区间运行,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