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2022年德令哈地区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 |||||||||||||||||||||||||||||||||||||||||||||||||||||||||||||||||||||||||||||||||||||||||||||||||||||||||||||||||||||||||||||||||||||||
| 2022-04-25 | |||||||||||||||||||||||||||||||||||||||||||||||||||||||||||||||||||||||||||||||||||||||||||||||||||||||||||||||||||||||||||||||||||||||
|
|||||||||||||||||||||||||||||||||||||||||||||||||||||||||||||||||||||||||||||||||||||||||||||||||||||||||||||||||||||||||||||||||||||||
|
一季度,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主动担当,积极应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一)经济总量完成情况。根据核算,全市1-3月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62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高于全州2.1个百分点,居全州第一位。其中,一产完成增加值0.23亿元,同比增长5%,拉动GDP增长0.0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州0.4个百分点,居全州第二位;二产完成增加值19.53亿元,同比增长15%,拉动GDP增长5.9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州8.5个百分点,居全州第一位;三产完成增加值22.86亿元,同比增长2.8%,拉动GDP增长1.69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州1.5个百分点,居全州第六位。三次产业比为0.54:45.82:53.64。 (二)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规上工业生产平稳运行。1-3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3%,较去年同期提高23.2个百分点。 分三大门类看。1-3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4.3%;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 从主导行业看。1-3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5.2%,非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4.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1%。 从重点产品产量看。1-3月,生产纯碱67.31万吨,同比增长12.9%;生产氯化钙0.51万吨,同比增长99.1%;生产炸药0.34万吨,同比下降2.2%;生产水泥12.77万吨,同比增长55.2%;生产石灰石10.47万吨,同比下降64.7%;发电量68213.1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3.6%,其中:光伏发电量3909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6.7%;风力发电量23817.7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7%;火力发电量5301.44万千瓦时,同比下降42%。 企业亏损情况。1-3月,规上工业企业亏损户14户,较上年同期减少2户;亏损企业亏损总额6650.1万元,同比下降54.1%;实现营业收入290125.3万元,同比增长72.1%;实现利润总额57233.4万元,同比增长6048.8%。 产销率情况。1-3月,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106.2%,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 (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现价)完成3631.2万元,同比增长5.01%。其中:农业总产值为590万元,同比增长7.18%;牧业总产值为2706万元,同比增长4.9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为335.2万元,同比增长2.04%。 全市蔬菜面积1223亩,同比下降2.9%;蔬菜产量达947吨,同比增长7.9%。 全市牛存栏2.29万头,同比增长44.4%,出栏0.2万头,同比增长7.6%;羊存栏50.2万只,同比增长1.9%,出栏0.9万只,同比增长3.7%;猪存栏1.59万头,同比增长47.8%,其中,能繁母猪0.19万头,同比下降8.5%,出栏0.2万头,同比增长26.9%。家禽存栏3.27万只,同比下降48.7%,出栏1.3万只,同比下降46.1%。 全市主要牲畜肉产量675吨,同比增长8.3%,其中:牛肉产量317吨,同比增长6.4%;羊肉产量170吨,同比增长9.7%;猪肉产量167吨,同比增长35.8%;禽肉产量21吨,同比下降54.4%;禽蛋产量达184吨,同比下降5%;生牛奶产量达17吨,同比增长8%。 (四)居民收入稳步提高。1-3月,一季度全市101家“四上”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7050人,同比下降1.7%,从业人员平均人数7045人,同比下降2%。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2884万元,同比增长2.7%,从业人员平均工资18287元,同比增长4.8%。 1-3月,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9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3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 2022年一季度全体居民收支构成表
2022年一季度城镇常住居民收支构成表
2022年一季度农村常住居民收支构成表
(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按产业分:一季度,全地区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8个,开复工项目36个,开复工率40.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同比下降87.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664.4%,其中:工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664.4%(其中:一般性工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2.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7.1%。 按项目投资金额分: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90.6%,比同期增长135.7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91.7%;500—5000万元项目完成投资同比下降46.6%,比同期下降287.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额的8.6%。 按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同比增长56.3%;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76.1%;其他费用同比下降65.7%。 (六)消费市场稳步发展。一季度,全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50.3万元,同比增长1.6%,较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高于全州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472.3万元,同比增长1.4%,住宿餐饮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78万元,同比增长5.2%。 (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快速增长。1-3月份,我市全地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326万元,同比增收4141万元,增幅98.95%。 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307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支426万元,减幅8.3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农牧业方面。一是现有蔬菜种植基地空棚现象较严重,蔬菜生产基地设施设备老旧,蔬菜种植种类较少,主要以叶菜为主,产值效益低下。建议:加快设施温棚改造,恢复空棚种植。督促和指导蔬菜种植基地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调整种植结构,恢复空棚种植,加大蔬菜生产能力,提高当地蔬菜的自给率;在更换棚膜及绵帘等设备的基础上,加强温棚种植管理,增加蔬菜种植种类,提高种植效益。二是畜产品龙头企业较少,带动力较低。全市主要牛羊养殖以中小规模和散户养殖为主,盈利水平不高,现有的养殖企业规模较小,繁、产、销各环节紧密衔接的产业链仍不健全。建议: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重要讲话精神,以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着力点,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的龙头企业,推进特色牧业产业集群建设,做大做强藏羊、牦牛等产业集群,带动牧业龙头企业实现量质齐增的良好局面。 (二)工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一季度,因设备检修停产,已有5家规上工业企业当月零上报,其中一家企业已退出规上库。二是受采矿许可办理延期、设备检修等因素影响采矿业持续低迷。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仅有两家采矿行业企业,抗击风险能力弱。一季度以来,采矿业(规上)同比增速下跌,产值较去年同期减少635.3万元。三是工业经济新动能增长后劲不足。地区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要是“两碱”)和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主要是新能源产业)带动。培育新入规纳统的企业没有出现多点爆发增长的势头,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建议:一是继续抓好新增入库和在库企业的审批上报工作,持续加大“四上”企业培植力度,着重监测接近入规条件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做到达规一家入一家。二是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措施,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为工业企业发展铺平道路,促进全市工业健康向好发展。行业主管部门应对原材短缺、成本增大导致停产的企业和累计减产的企业做分析研究,精准发力,切实解决这些企业在生产和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三)消费市场方面。存在问题:一是传统商贸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加之营业场所陈旧,拓展和改造困难,营业面积和楼体不合理限制了老旧商场的经营转型,从而使其盈利能力大为减弱,销售乏力。二是受疫情、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降低,从而对消费市场造成影响。三是网络消费不断发展冲击传统商业。国内各大网购平台不断壮大,造成我市消费外流,从而限制了我市实体商业消费增长。建议:一是优化限上企业结构,从单一依靠“两油”向多元化发展。全市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占限上社零总额近七成,其受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将直接影响到我市社零总额的增幅,建议各相关部门切实做好其它行业门类企业的培育工作,使其发展壮大,均衡各行业门类的占比,进一步优化零售总额的构成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本地电子商务和网络零售商。鼓励特色农产品等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从而进一步吸引全国各地消费群体,弥补消费外流的窘境。三是继续做好限下商贸企业跟踪监测,做好新增企业统计指导工作。加强与企业联系,主动走访企业,传达政策信息,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做好服务,促进消费增长。 (四)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需关注的问题:一是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主要依靠新能源企业拉动,能够拉动投资的制造业企业项目较少,建议加大制造业企业的招商力度。二是随着国家对提高投资统计数据质量的若干管理办法的出台,需进一步加大对统计数据质量的核实力度,确保数据质量真实、完整、准确。三是新增入库项目减少,缺乏后续增长力量。一季度新入库项目同比减少较多,且新入库项目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作用不明显。四是重点项目投资进展还需加快。续建项目投资开复工不及时。部分项目虽已复工,但受用地、资金、天气、施工条件、用工等因素影响投资项目实施进度缓慢。建议:一是各相关部门要保持沟通,互通信息,及时了解和跟踪项目的投资落地情况,全力抓好关键领域投资项目及时备案入库。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占比较大的重点工业项目,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督查,规范重点项目建设管理。二是持续做优营商环境,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以“店小二”的精神,让投资者感受到我市优质的营商环境。对已基本完成前期的项目,积极落实好开工条件和要素保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对已落实资金的项目,加大督促力度,确保按计划推进。三是做好当前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全面摸底排查工作,做到应统尽统,确保新增项目能按时入库统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