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2022年度德令哈地区经济运行分析 | |||||||||||||||||||||||||||||||||||||||||||||||||||||||||||||||||||||||||||||||||||||||||||||||||||||||||||||||||||||||||||||||||||||||
| 2023-02-03 | |||||||||||||||||||||||||||||||||||||||||||||||||||||||||||||||||||||||||||||||||||||||||||||||||||||||||||||||||||||||||||||||||||||||
|
|||||||||||||||||||||||||||||||||||||||||||||||||||||||||||||||||||||||||||||||||||||||||||||||||||||||||||||||||||||||||||||||||||||||
|
2022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及疫情反复冲击等各种因素,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一)经济总量完成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2022年,德令哈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9.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5%,低于全州增速0.2个百分点,居全州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27亿元,同比增长4.8%,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增速0.1个百分点,居全州第二位;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6.07亿元,同比增长16%,拉动GDP增长6.9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增速5.7个百分点,居全州第一位;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3.71亿元,下降4.1%,拉低GDP增长1.9个百分点,低于全州增速0.8个百分点,居全州第四位。三次产业比为8.5:51.4:40.1。 (二)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高开低走,同比增长8.0%,较一季度回落13.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0.3%;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下降2.1%,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6.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3.1%。 从主导行业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5%,非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2%。 从重点产品产量看,生产纯碱291.63万吨,同比增长6.38%;生产氯化钙15.75万吨,同比增长325.18%;生产水泥95.42万吨,同比增长5.1%;生产石灰石160.81万吨,同比下降16.61%;发电量284278.7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2.05%,其中:光伏发电量142206.25千瓦时,同比增长3.66%;风力发电量101739.3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3.27%;火力发电量40333.1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0.4%。 从企业亏损情况看,全市45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4家,同比减少1户;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8196.1万元,亏损额较去年减少79.7%。 从产销率情况看,全市规上工业产销率为102.93%,同比上升8.11个百分点。 (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平稳增长。全市农林牧渔业(含服务业)总产值(现价)完成155079万元,同比增长4.7%,其中,农业总产值为94982.06万元,同比增长3.27%,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01个百分点;林业总产值为7468.04万元,同比下降0.21%,影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下降0.01个百分点;牧业总产值为47225.38万元,同比增长8.98%,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63个百分点;渔业总产值为104.52万元,同比下降31.85%,影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下降0.04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为5299万元,同比增长2.96%,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11个百分点。 粮食生产平稳。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小幅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9万亩,同比增长3.9%,产量2.53万吨,同比增长1.73%,其中:小麦播种面积6.23万亩,同比增长2.3%,产量1.99万吨,同比增长1.9%;青稞播种面积1.9万亩,同比增长17.7%,产量0.42万吨,同比增长13.5%;藜麦播种面积0.8万亩,同比增长3.9%,产量0.1万吨,同比下降6.5%;马铃薯播种面积0.08万亩,同比下降58.6%,产量0.03万吨,同比下降58.5%。 经济作物生产有增有减。一是油料播种面积1.4万亩,同比下降16.7%,产量0.19万吨,同比下降13.6%;二是蔬菜面积0.58万亩,同比下降7.9%,产量1.6万吨,同比下降9.1%;三是中药材面积8.4万亩,同比下降12.1%,产量1.5万吨,同比下降12.7%;其中:藏红花种植面积112亩,同比增长12%,产量0.7吨,同比增长40%,藏红花产值拉动农业产值5.8个百分点;四是青饲料种植面积7.61万亩,同比增长7.8%,青饲料产值拉动农业产值2.3个百分点。 牧业生产提质增效。全市积极推动畜牧业进一步向有机绿色高质量发展,牛羊禽奶蛋生产总体平稳,全市牛存栏2.11万头,同比增长8.8%,出栏1.2万头,同比增长31.9%;羊存栏34.23万只,同比增长1.3%,出栏19.32万只,同比增长16.9%;家禽存栏6.14万只,同比增长25.8%,出栏4.26万只,同比下降13.2%。主要肉类产量0.62万吨,同比增长24%;禽蛋产量0.05万吨,同比下降16.7%;生牛奶产量0.02万吨,同比增长13.2%。全市生猪产能继续释放,生猪出栏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生猪存栏1.47万头,同比下降3.9%,其中:能繁母猪0.15万头,生猪出栏1.53万头,同比增长44.3%。 (四)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市委市政府把稳就业作为民生工作的总抓手,通过稳市场主体、实施重大项目、推进乡村振兴等创造就业机会,守住了民生基本盘,全市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33元,同比增长6.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970元,同比增长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5元,同比增长7.4%。 2022年度全体居民收支构成表
2022年度城镇常住居民收支构成表
2022年度农村常住居民收支构成表
(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今年以来,全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狠抓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第二产业投资领跑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能源项目拉动投资成绩突出,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同比增长43%,较去年同期提高82.1个百分点,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重为15.6%,拉动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个百分点。 1.从项目规模看,50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47个,完成投资额占全市投资总量的比重达88.6%,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8.8个百分点;亿元及以上项目30个,完成投资额占全市投资总量的比重达83.4%,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7.3个百分点;10亿元及以上项目9个,完成投资额占全市投资总量的比重达77.9%,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1.8个百分点。 2.从产业类型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42.6%,占比2.5%;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5.6%,占比81.2%;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5.5%,占比16.3%。 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83.7%,占比73.9%,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8.1个百分点。目前,赣锋锂业年产1000吨金属锂、南玻10万吨高纯多晶硅、中车10GW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世京年产12000吨水滑石等重大项目建设已纳入统计范围,2023年将有效带动全市投资持续增长。 (六)消费市场稳步发展。受疫情影响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受挫较为严重,批发业支撑消费市场贡献较为突出,“两油”企业依然是拉动消费的主力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小幅增长,全年实现15.1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批发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4.8%;零售业零售额同比下降28.1%;住宿业零售额同比下降12%;餐饮业零售额同比下降30.4%。 (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较快。2022年,我市全地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6617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24693万元,增幅73.55%,其中:市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9950万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44%,按自然口径计算同比增收7648万元,增幅23.68%。 财政支出优先安排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0853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支28514万元,增幅15.8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