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德令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项工作蹄疾步稳向前推进呈现诸多亮点
2020-12-03  
 索 引 号  20210127-185126-321  发布机构  德令哈市人民政府
 文  号   公开日期  2020-12-03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德令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严重冲击,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国家“六稳”“六保”战略政策体系,肩负起人社部门的政治使命,顺利完成州、市工作部署,各项工作蹄疾步稳向前推进,呈现了诸多亮点工作,实现了新征程上的良好开局。

一、机关党建交出合格答卷

(一)专项行动转作风。结合市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部署要求,坚持边学习、边剖析、边对照、边整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作风整治,坚持结合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通过班子成员之间互相谈话,深入挖掘存在的作风问题。截至目前,已开展集中学习6次,专题研讨会3次,集中约谈2次,党组书记约谈4次,党小组约谈3次。

(二)积极打造党建示范品牌。人社局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全力打造党建“阳光人社·服务先锋”志愿服务品牌,下设:局党支部“党员志愿服务队”、人社机关为“和谐先锋志愿服务队”、市社服局“惠民先锋志愿服务队”、市就业局“助企先锋志愿服务队”队、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行动先锋志愿服务队”五支子志愿服务,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在党建示范点建设中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体谋划、一体落实、一体提升,建立“红色品牌联创、橙色风险联防、金色活动联办、绿色资源联用、青色扶贫联帮、蓝色服务联动、紫色队伍联建”的“七联七彩”党建引领联动机制,构建上下互联、左右互通、协调高效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推动人社事业跨越发展。

二、就业创业交出亮眼答卷

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市人社局主动出击,通过完善就业政策,广辟就业渠道,大力扶持创业,提升职业技能,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485人,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3人,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一)把稳就业富民“定盘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是积极开展“入企服务专项行动”,分赴全市110家各类企业进行入企政策宣传和复工用工摸底调查,采取灵活方式将338名城乡劳动力推荐到26家企业就业,满足了企业和劳动力双向需求。二是通过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网络招聘会”“2020年海西州高校毕业生暨稳就业“四送”专项行动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为企业和求职者牵线搭桥,达成就业意向2275人。三是强抓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目前共完成计算机操作培训、高校创业进校园培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等各类培训班33期2580人,发放技能培训补贴451.8万元。四是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重点人群就业。今年共为27家企业吸纳525名人才,发放社会保补贴及一次性奖励共计441.25万元。五是狠抓劳务输出,引导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开展“枸杞采摘劳务用工跨省州区域合作供需洽谈会”“劳务经纪人技能培训”等活动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全年实现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6139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660万元。

(二)按下创业富民“快进键”。为全面激活创业主体,提升创业质量,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一是先后组织SIYB创业培训5期125人,已有85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30余人,创业成功率在60%以上。二是依托创业孵化平台和组建的创业服务专家志愿团,开展创业咨询、创业指导、创业扶持和后续服务,引导扶持11家企业入驻孵化基地,带动就业20余人,充实了我市“双创”工作的后劲。三是通过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创业一次性奖励及首次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重点群体自主创业,目前为59户经营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52万元,为27名首次创业者发放首次创业补贴5.4万元,为42名创业者发放创业一次性奖励补贴23万元。

(三)打牢扶贫富民“立柱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免费技能培训,开拓了他们职业发展新渠道。2020年,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24人。为464名灵活就业人员返还社保补贴340.26万元。安置贫困劳动力到村级护林员138人,公益性岗位4人。

三、社会保障交出幸福答卷

(一)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自2020年2月起,全额减免中小微企业参加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单位缴费,减免期限截止到2020年12月底;减半征收大型企业参加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减征期限截止到2020年6月底。截至目前,累计减轻参保企业三项社会保险费负担2343.65万元(累计减免448家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2102.1万元;408家企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112.18万元;850家企业失业保险单位缴费129.37万元)。

(二)落实稳岗返还,助力企业发展。疫情防控期间,我局加大失业保险稳岗援企工作力度,全面贯彻落实省、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扩大稳岗返还覆盖范围。普惠性稳岗返还:2020年,在前期对参保企业按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发放稳岗返还的基础上,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标准提高至100%。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普惠性稳岗返还资金328.78万元,惠及101家企业5648名职工。困难企业稳岗返还: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申请困难企业稳岗返还,返还标准按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截至目前,共发放困难企业稳岗返还资金110.13万元,惠及3家企业126名职工。

(三)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截至目前,全市发放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8034.14万元(含调资、取暖费),享受待遇1215人;发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7297.94万元(含民创奖、调资、取暖费),享受待遇2802人;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1783.06万元(含失地农民享受待遇),享受待遇4761人;支付工伤保险金412.99万元,享受待遇292人次;支付失业保险金62.27万元,享受待遇370人次。

(四)提升经办服务效能。积极推行社保网上经办模式,实行预约和网上不见面服务。参保单位、个人社会保险参保申报、审核等常规业务,按照“能上尽上”原则,全部推行网上办理,跨省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业务通过人社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平台办理。

(五)持续扩大参保覆盖面。一是充分运用全民参保登记信息库数据比对结果,以个体工商户、进城务工人员、新型创业群体为重点,开展精准扩面工作,提高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截至目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672人(在职9843人,退休282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9986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42人(其中在职参保1927人,退休1215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268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549人。

四、劳动关系交出平稳答卷

2020年我队目标考核任务为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6%以上,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8%以上。今年以来,我队坚持依法查处欠薪违法案件,共受理立案欠薪案件3起,已全部结案,追回40名农民工的63.55万元工资。3起欠薪投诉举报案件均为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和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100%。

(一)贯彻疫情期间中央、省、州相关工措施。根据《关于转发< 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暂缓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政策等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通知》(西人社函〔2020〕33号)文件要求。疫情期间,办理暂缓缴纳保证金手续11家,涉及保证金金额724万元。疫情期间退还保证金6家108.865万元。缓缴期结束后,1个建设项目因尚未完工,已补缴保证金10.65万元,其余项目已完工。

(二)积极宣传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广泛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专题宣传1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宣传用品3000余份,提升了群众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知晓率。大力贯彻落实《条例》,配合市住建局督促各行业主管单位和项目主管单位,以日常巡查结合专项检查,督促未开户的企业及时整改,已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的企业19家。设立维权信息公示牌共101块,覆盖我市全部建设项目。切实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实名制管理制度》等制度贯彻落实,推动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材料款等相分离,为全市尽早实现基本无欠薪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三)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全覆盖。健全完善《工资保证金预存管理制度》《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工作相关措施》《矿山企业预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实施方案》等,全面深入排查,及时掌握在建工程项目第一手资料,认真审核备案台账资料,按时按规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确保保证金制度实现全覆盖。共预存保证金73家,共计金额1870.19万元。建立以银行保函和商业保险缴存保证金制度,共办理保函缴存保证金23家,保险金额2090.63万元,在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月给付。

(四)劳动用工手续登记备案全面实行。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采取劳动监察日常巡查、“月通报”、提醒函等方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要求施工单位落实登记备案制度,在办理相关用工备案手续、预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后方可开工建设。与各行业主管单位及项目主管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理清工作职责,明确任务分工,统筹推进治欠保支工作。对61个建设领域在建工程项目进行督查巡查200余次,备案劳动合同人数3135人,签订备案率达95.08%。

(五)全面启用劳动监察信息化系统。加快推进劳动监察执法工作网络信息化管理。根据《省人社厅< 关于全面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管理系统线上运行>的通知》要求,落实专项资金并组织骨干力量,积极协调对接和推进相关工作进程。“劳动监察+互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已正常启用运转,共录入监察员信息14人,案件信息4起,检查企业8次,涉及61家用工单位,农民工3000余人。

(六)严格依法查处欠薪违法案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推进劳动监察执法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共下达《劳动保障监察责令改正指令书》6份,受理立案欠薪案件3起,涉及40名农民工63.5万元工资,协调解决欠薪问题23起,涉及398名农民工120万元工资,欠薪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和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均达100%,未发现“黑中介”和以职业中介为名坑蒙拐骗求职者财务等违法犯罪行为,无对劳动者打骂体罚、限制人身自由等现象,无介绍或使用童工等其他劳动保障违法行为。

(七)全面排查化解欠薪隐患问题。贯彻落实《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办法》《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办法》,对问题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做好欠薪隐患预防、预警工作。化解各类较大欠薪隐患20个,监督发放680名农民工工资2764万元,通报各类用工隐患问题20次,涉及农民工900余人,下达提醒函8次。妥善处置网络舆情12起,涉及人员200余人、人工工资及社保费用共计1700余万元。(德令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办方:德令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德令哈市人民政府    技术维护:德令哈人民政府电子政务技术中心
电话:0977-8218876 邮箱:dlhzf@163.com   青ICP备1900002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20003     青公网安备6328020200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