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德令哈市“八张牌”力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先进市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 ||||||||
| 2016-11-04 | ||||||||
|
||||||||
|
德令哈市自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先进市工作以来,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总抓手,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心,全力打好“八张牌”,力促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一、 强化组织领导,打好创建工作“合力牌”。认真落实“123”落地工程,建立健全由 市委主要领导组成的常态化创建领导、督查机制;通过了《关于年内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先进市的决议》,将创建活动确立为市委和全市人民的意志行动和共同意愿;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等11个配套文件,筑牢了制度保障;同时,落实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创建工作经费537万元,完善了运行机制;推行了县级领导蹲点调研、服务基层联系群众、部门分工负责等系列制度,强化了创建工作合力。 二、深化宣传教育,打好创建工作“选树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暨党风廉政建设书画联展等文艺演出活动30余场次,累计发放彩页、宣传册、读本等各类宣传品9万余份(册),制作展板、灯杆道旗、文化墙、大型户外广告1.3万余幅,开通“德令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微信公众平台和手机短信平台,实现了市、乡镇(街道)、村社三级层面宣传全覆盖;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的培育力度,先后表彰先进典型44个;严格按照“十个一”标准,打造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州、市两级创建示范点33家;全面集中开展了全市街面蒙藏汉三种文字规范使用工作,更换各类临街商铺“三语”户外门头牌匾1500余块。 三、力促经济发展,打好创建工作“民生牌”。1-9月份,完成GDP41亿元,同比增长14.6%;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5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9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同比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91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73元,同比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5492万元,用于民生支出87893万元,占总支出的76.1%;全力开展精准扶贫,实施扶贫项目20个,落实扶贫资金2832万元,确保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同时,加强已脱贫人口跟踪服务,抓好脱贫人口的巩固与提升,建立贫困人口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在全省率先实现整体脱贫。 四、注重群策群力,打好创建工作“联动牌”。深入开展军警民“六联建”,组织驻市军警部队开展创建“互观互检”活动,与各寺院签订联建协议书,走访慰问僧侣,检查寺院安保设施,发挥驻市军警部队“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作用。通过举办培训班和辅导报告会等方式,动员非公企业广泛参与创建活动,组织全市24家国有及非公企业参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活动;群团组织围绕“走基层、百日行”主题活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各类政策宣讲等活动,在帮助职工、青年、妇女解决燃眉之急、维护权益等方面作了大量有益工作。 五、加强宗教管理,打好创建工作“和顺牌”。结合中央、省委1号文件宣讲、“三带三推”和“寺院法治宣传月”活动,教育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信仰、崇尚、遵守法律,推进依法治寺;坚持实行24小时值班和日报告制度,继续加大对流散僧尼的管控、遣返工作力度;严格落实僧侣请销假制度,加强重点僧侣教育帮扶管控,严格大型宗教活动审批管理,实行了寺院管理干部驻寺日记制度。投入资金1800余万元,实施了一棵树扎西曲林寺、德令哈市清真寺危旧殿堂、阿力腾德令哈寺景区改建维修工程。 六、加强社会治理,打好创建工作“稳定牌”。建成市级“12345政府热线”、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三级信息平台和四级管理模式;完成了“天网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建成德令哈市人防地面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机动指挥所,修建20多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人防疏散基地工程;先后开展120场次教育引导活动,实现了全市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农牧民群众和藏传佛教教职人员全覆盖;完成“六五”普法工作,荣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市”称号;有针对性地开展10次突发事件处置演练,全面提高“两反一防”工作处突水平;着力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实效,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今年1-9月,排查矛盾纠纷132件、化解129件,化解率97.73%。 七、推进“九进”活动,打好创建工作“特色牌”。全力推进创建“九进”活动,向各族群众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创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市创建活动逐步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服务网络,做到了“镇镇有亮点、个个有特色、处处有经验”,实现机关、企业、社区、乡村、学校、寺院、军警营全覆盖,建成达标乡镇、社区、村、学校、寺院78个,创建达标率均达到100%。 八、加强文化建设,打好创建工作“文化牌”。强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现了健身步道全覆盖。争取有关资金3347万元,兴建了德令哈市电影院、海子酒馆及固始汗王府项目;强化民族文化艺术创作扶持,电影《德令哈之夜》等一批文艺作品获得国内外大奖;“美丽柴达木·可爱德令哈”歌手大赛、高原音乐节等一批群众性文化节庆活动,相继亮相德令哈;电视、报纸制作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一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通,文化宣传阵地得到有效扩大;“德都蒙古”文化和“农垦”文化得到深度研究、挖掘,启动了《德令哈之恋》等相关电影拍摄、“柯鲁柯农垦风情”小镇建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