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德令哈市五项举措扎实开展民生工程
2016-12-02  
 索 引 号  20210127-191333-943  发布机构  德令哈市人民政府
 文  号   公开日期  2016-12-02

德令哈市五项举措扎实开展民生工程

今年以来,德令哈市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以改善民生、推进民主、维护民权、服务社会为根本着力点和落脚点,为德令哈市跨越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社会救助工作有序开展

(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一是严格执行低保动态管理政策,打造“阳光低保”,充分发挥低保兜底作用,将城市低保标准提标至每人每月403元;农村低保标准提标至每人每年4000元。截至10月底,取消城乡低保对象54户146人,新增城乡低保32户63人。全市现有城市低保户3242户7148人,累计发放低保金及各类补助资金2553.4万元;农村低保270户776人,累计发放低保金及各类补助资金231.54万元。二是按照《德令哈市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在全市范围手工核对农村低保322户934人,因财产超标取消农村低保75户226人;三是围绕农村牧区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对象低保兜底政策,将全市261户738名精准扶贫户纳入农村低保,实现农村低保和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

(二)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力度不断加大。严格执行新型医疗救助制度。在以“五位一体”综合救助为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对城乡患重病人员住院、门诊和城乡特殊人群参保参合的方式实施医疗救助,多途径减轻困难群体看病负担。截止10月底,实施医疗救助1415人次,支出救助资金325.94万元;实施临时救助504户次,支出救助资金226万元。

(三)特困人员供养水平进一步提高。规范有序开展五保和孤儿供养工作。目前,全市五保人员共66人,其中:集中供养22人,年供养标准每人8400元;分散供养44人,年供养标准每人7860元。今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共54.18万元。全市现有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困境儿童153人,其中:孤儿4人,基本生活费每人每月600元,事实上无人抚养未成年人149人,基本生活费每人每月150元。今年,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共29.7万元。

(四)敬老院管理进一步规范。指导市敬老院制定了岗位职责、财务制度、消防安全等一系列管理制度,5月份通过了国家消防检查。市敬老院连续三年被省民政厅评定为全省“三星级”敬老院。

(五)有效实施生活困难残疾人救助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及时印发实施方案,审核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信息,为696名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为993名中轻度残疾人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今年,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共225.93万元。

(六)进一步规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今年,为44名流浪乞讨人员解决前往西宁的火车票及饮食等问题。

(七)扎实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今年,慰问扶贫困难户375户、受灾户67户、五保户58户、三无人员24户、拆迁户20户、残疾户60户、困难党员60名、优秀教师5名、困难宗教界人士11名、基层民警8名、高层次人才14名、下岗职工10名、退休老干部3名、道德模范5名,共发放慰问金91.8万元。积极争取浙江援青资金8万元,慰问我市特困户40户。

二、全面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

一是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再创佳绩。今年,我市继续以军民共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先进市为抓手,把双拥工作作为服务军队建设、巩固军政民族团结的头等大事,以“军民融合”为主题,以“标准更高、特色更优、品牌更响”为方向,坚持“共谋发展大计、共建和谐家园、共创美好未来”工作理念,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创新双拥载体,拓宽双拥领域,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建设良性互动,形成了“时时关心双拥,事事不忘双拥,人人参与双拥,处处支持双拥”的良好局面。今年7月,德令哈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荣誉称号。二是优抚安置增进军民鱼水之情。目前,全市重点优抚对象104人,发放抚恤和生活补助资金126万元。60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军人及老烈士子女77人,发放抚恤和生活补助资金11万元。发放医疗门诊补助6万元。今年,为义务兵87名发放优待金87万元,为参战老民兵发放生活补贴0.7万元,为复员干部发放生活费6.1万元。为28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发放政府补助金176.7万元。9月份,出资约10万元为20名城乡无固定收入重点优抚对象在省优抚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和为期15天的短期疗养。在春节、八一节期间,组织开展走访慰问驻市部队、优抚对象和现役军家属活动,共送上慰问金18.5万元,进一步增进了军政军民鱼水之情。

三、依法推进社会专项事务

(一)区划地名管理取得新进展。一是及时完成收集预查表资料工作。德令哈市地名普查目录共2195条,已收集地名普查预查表2188份,完成99.7%。地名来历、含义、历史沿革及地理实体概况已填写完成;二是顺利开展外业采集工作。自启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外业采集工作以来,已完成自然实体地理地名的定位坐标工作和70%的外业采集图片工作;三是积极开展地名普查宣传活动。在德令哈市中心广场开展了地名普查宣传活动,展出宣传展板1块,悬挂横幅18条,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咨询50余人次,发放抽纸3000盒、纸杯10000个;四是完成地名普查矢量图标注工作。在地名普查矢量图上已标注更名地名及消失地名,并填写完成新增地名。

(二)婚姻登记进一步规范。为当事人办理婚姻登记过程中,我局推行文明用语,杜绝服务忌语,不断完善登记窗口的规范化管理,规范各项收费行为,对前来办理登记的群众实行一次性告知,避免当事人跑冤枉路,赢得群众好评。截止10月底,办理结婚登记518对,办理离婚登记146对,补发结婚证263对。

四、老龄工作迈出新步伐

一是大力开展“敬老宣传月”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展出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敬老爱老道德知识及相关惠民政策;二是全面落实老年优待政策。全市70岁以上高龄老人共3585人,发放高龄补贴400万元;三是有效落实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3月初,全面启动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参保人数达2655人,其中一般社会老人1663人、困难老人992人;四是有效落实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工作。今年,为敬老院28位老人购买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以每人每年120元的标准缴纳保险金3360元。

五、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积极开展贫困大学生、困难群众慈善资助活动,为9名困难学生共资助3.6万元;二是实施“四个一万”工程,为德令哈市残疾人、孤儿、孤寡老人、特困生发放资助金共9000元;三是设立3个慈善超市,为城乡低保、五保、孤儿、优抚对象发放慈善购物卡共3762张,共计37.62万元。

  

主办方:德令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德令哈市人民政府    技术维护:德令哈人民政府电子政务技术中心
电话:0977-8218876 邮箱:dlhzf@163.com   青ICP备1900002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20003     青公网安备6328020200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