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2016年德令哈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2016-12-20  
 索 引 号  20210127-191501-813  发布机构  德令哈市人民政府
 文  号   公开日期  2016-12-20

州委州政府德令哈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德令哈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认真落实海西改革发展和德令哈工作会议精神,紧扣“赶超进位与促进和谐”两大主题,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抓生态、惠民生、促改革,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呈现新亮点,奠定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一、取得的成效

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92%;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7亿元,增长9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98元,增长9.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591元和8973元,分别增长9.1%和9.3%。1-11月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同比增长94%;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7亿元,增长90%。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5亿元,增长10%;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增长99%;完成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1亿元,增幅89.7%;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514元和12129元,均增长8%。

(一)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承载力。一是投资600万元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普查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地下管线综合应用系统”、“地下管线三维应用系统”、“地下管线数据监理及更新入库系统”已基本完成。二是总长度7.5公里估算总投资7.78亿元的长江路、柴达木路、祁连路三条道路地下综合管廊已编制完成可研报告初稿,计划采用PPP模式建设。三是公开招投标购置30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已正式运营,5处临时充电桩已投用;德令哈市新能源现代有轨电车项目顺利启动;德香高速、香格公路全线贯通,怀诺公路得到立项。四是唐古拉路北段、柴旦西路、天峻西路、福源路、茶卡路5条道路已全面开工建设,完成环城北路、陶斯图路、黑海路、315国道东出口、环城东路5条道路亮化工程;浩星、园丁、陶尔根、新世纪、晨兴等5个老旧小区维修改造工程、市民服务中心室内外装修及室外配套工程、唐古拉片区、渠南片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八一路人行道、昆仑路人行道、长江路派出所维修、幸福路改造、巴音河两岸自然堤维修、长江路敖包、新区土方工程已完成;全市11条桥梁正在进行检测工作。五是渠南小区棚户区改造主体工程已完成对昆仑花苑、怡景小区(北区)2个小区400套房屋进行装饰装修,目前350套已完工,用于安置企业职工;希望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住宅已完成468套,剩余58套主体已完工;市民服务中心广场建设项目已完成花架及凉亭框架建设;柴达木广场建设项目已完工并交付使用。

(二)优化发展空间布局。统筹协调推进城市总规编制,积极筹划“多规合一”、“三规合一”,不断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推进德令哈、大柴旦合并扩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完善城镇体系布局,加快推进海西三行委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配合州委州政府加快大柴旦行委与德令哈市合并扩市工作,目前城市名称已确定。《德令哈市河西-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河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期》,已下达批复正式实施。《德令哈市中心城区消防规划》、《德令哈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柯鲁柯镇风貌整治规划》、《东升村富康村新农村规划》等专项规划,已下达批复正式实施;《德令哈市停车设施规划》、《德令哈市海绵城市规划》、《河西清真寺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河东东山村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待评审。《德令哈城市设计》已完成前期资料收集及整理工作,《德令哈市废品收购站修建性详细规划》正在编制;《德令哈仿古商业街规划设计》已通过初审正在修改完善。《城中村改造规划(甘南村、白水河村、巴音河村)》《祁连路两侧街景改造规划》、《柯鲁柯湖路两侧街景改造规划》、《托素湖路两侧街景改造规划》已编制完成待评审。

(三)稳步推进棚区改造步伐。为全面消除“城中村”和城市棚户区,加快推进城市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配套改造。充分利用州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金15亿元(到位5亿元),将于2017年对清真寺片区、老火车站片区、甘南村、尕南庄村、北山村、东山村6村改造开工建设;白水河村、巴音河村、巴音河西村尚未搬迁完毕,计划2017年完成拆迁安置。

(四)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大昆仑博物馆、海西州会展中心、海西创业服务大厦已开工建设,“三工广场”项目建设得到盘活,德令哈市柯鲁柯农垦风情小镇建设稳步推进,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镇区内800米立面改造、道路改造已全面完成;固始汗特色商业街建成投运,巴音河河道治理全面完成,鑫泰佳苑基本完成主体工程,硫化碱厂家属院棚户改造项目开工。公铁货运综合物流中心、垃圾分拣无害化量处理中心开工建设,蒸氨废液生态治理与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厂等填埋场等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五)着力发展传统产业。整合纯碱产能,打造全国重要的纯碱生产基地。青海发投碱业二期120万吨项目已完成前期工程质量鉴定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修改及审批工作,复工核准报告已于8月上报省经信委,因原青海碱业破产程序尚未完成,省经信委不予批复,目前正在积极协调。研究蒸氨废液综合利用技术。中盐昆仑碱业蒸氨废液资源化综合利用实验室已建成运行,并取得阶段性实验成果。着力发展食品、医药级无水氯化钙。金锋实业年产1万吨食品级无水氯化钙项目,已于今年9月建成投产,目前正在办理食品级无水氯化钙生产许可证。推进盐碱延伸项目落地。目前正在与台玻集团、浙江大明玻璃有限公司等企业洽谈对接超白玻璃、光热镜板、玻璃纤维等项目合作事宜。发展钠资源延伸项目。中盐昆仑碱业年产30万吨纯碱配套15万吨小苏打项目,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并与青岛碱业达成合作协议,目前正在向中国盐业总公司进行项目报批工作;氯碱、高氯酸钾、过碳酸钠、超细碳酸钙、甲烷氯化物等项目,正在进行招商引资工作。水泥生产工艺流程改造及降耗。海西化建在稳定200万吨水泥产量的基础上,对原有挡风抑尘墙进行改造,并于8月份完成改造;对1号线、2号线窑头电除尘器进行技术改造,现已完成设备采购与施工单位招投标,计划明年3月底完成改造;正在改造1台800Kw高压异部电动机变频,计划明年3月底完成全部5台改造,改造后粉尘排放将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年节电400万度。

(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1-11月工业投资完成104.5亿元,较上年增长152.7%。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4%,其中一般性工业投资完成52.9亿元,同比增长85%。一是2016年续建项目17个,其中爱能森一期30万吨储热熔盐、中广核50兆瓦太阳能光热发电、华牛生物3000吨枸杞酵素及1000吨钙制剂、青海明阳风电光伏装备制造及风光互补电站产业一体化、杞珍生物黑枸杞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项目已建成投(试)产,年内还将建成试产一批项目。二是新建项目24个,其中兴明电力电线电缆、泓景化工聚苯硫醚、博昱50Mw槽式光热电站、聚之源新材料高端六氟磷酸锂、中电博顺智能运维生态系统等项目建设进度较快,部分项目已进行设备安装。三是新投产项目7个,分别为华汇风机塔筒、青海华牛年产3000吨枸杞酵素、中兴能源青甘川生产检测维护中心、瑞德兴阳50Mw高倍聚光光伏、日晶光电20Mw光伏发电、龙光能源20Mw光伏发电、亚洲硅业60Mw光伏发电等项目;年底前将新增杞珍生物黑枸杞精深加工基地、和润年产20万吨颗粒有机肥及2万吨液体有机肥、伊明农牧年产500吨食用红花油等3个投产项目。四是发展生物产业。积极打造的食品-保健-医药全体系生物产业也与国药集团等医药企业进行了洽谈,部分链中产品如骨钙制剂、骨肽、羊胎素等产品研发生产项目正在招商。同时,轻质金属及合金材料、复合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产业也正在进行委托编制可研报告及招商工作。

(七)新能源发展稳步增长。目前,共建成光伏发电装机容量680Mw,国电、华电、中广核、中节能等国内知名电力企业相继在德令哈建成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达10亿千瓦时;光热发电装机容量10Mw、风电装机容量99Mw。在建光伏发电60Mw、光热发电100Mw(中广核50Mw、青海博昱50Mw)、风电50Mw(东方华路三期)。“十三五”期间,德令哈市计划完成4Gw的新能源装机,其中,光伏发电将大力引进国字号企业新装机2Gw,光热发电将引入国华、金科、华强兆阳、天津滨海、北京首航等项目,新装机1.5Gw,风电将引进中节能、协力、明阳等企业,新装机0.5Gw。同时,成功举办首届德令哈光热大会,在国内形成较大影响力。

(八)着力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两湖一址”、尕海湖生态旅游景区、哈拉湖原生态探险景区、柏树山旅游观光缆车等项目建设正在做前期可研设计,预计2017年8月开工;开通了“柴达木”号旅游专列;汽车自驾游及服务营地项目已全面完工。“太空城”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尕海湖国际沙漠娱乐体验中心项目基础设施3D打印协议已签订,正在打印配套设施及编制初设和可研;汽车旅馆建设项目主体已完工。《德令哈之夜》入围第十三届世界民族电影节,获得“最佳电影入围奖”、“最佳电影音乐奖”、“民族之星奖”;积极发展德都蒙古文化旅游产业,扩建阿力腾德令哈寺景区进展顺利。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民族文化品牌,制定完善了《德令哈市德都蒙古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与各成员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组织举办了德令哈地区“固始汗杯”德都蒙古文化实物展暨传统文化手工艺大赛,共征集到180余件具有一定收藏、欣赏价值的民族生产生活用品。依托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德令哈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园、德令哈尼泊尔产业园两大产业园区,增加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项目,提升德令哈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成功举办首届德令哈国际高原音乐节暨可鲁克湖蟹美食节。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截至目前,接待各类游客人数193.8万人次,增长29.9%;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10.26亿元,增长40.1%,人均消费532元。

(九)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工作。德令哈汽配物流园主体已经施工完成,正在实施配套基础设施,预计2017年7月完工;同时积极协调参与德令哈市公铁货运综合物流中心建设,并将该物流中心建设纳入PPP项目库,并与中铁建工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公铁联运站项目可研、环评、初设等前期工作已完成,并计划与中铁建工集团合作以PPP模式建设。

(十)多措并举提高投资效率。一是为保证投资项目管理有序,成立固定资产投资调度指挥部,通过召开投资工作推进会、投资与项目调度会,将投资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二是编制完成完成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11条”措施和“13个方面”政策研究,对重点项目和新下达项目,实行市级领导认领包干制、跟踪周报制和督办制,进行现场指导和办公,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存在困难和问题,力促项目加速推进。三是主动帮助业主单位完善投资报件资料,确保所有开工项目及时入库、资料齐全、准确统计。四是抓好对新备案立项项目的追踪,定期梳理投资统计库,防止建设单位漏报错报。

(十一)推进协调服务工作。开展亲商暖商活动,市级领导分片包干深入企业调查了解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按企施策,逐一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全面推行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规划、土地、环评、立项等项目审批主管单位在做好报件审查的基础上,缩短审批时间;项目立项和备案审批的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

(十二)加强科技人才战略。根据《海西州柔性引才引智实施办法》,协调州人才办,积极申请落实针对德令哈市的科技人才奖励资金倾斜政策。结合市情实际,制定《德令哈市柔性引才机制实施办法》。同时,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配合,完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改进宏观管理、健全市场体系、优化服务环境,重点在人才资源开发、培育和发展人才资源市场、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措施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产教、校企融合,推动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园区、企业设立实训基地,重点培养100名高技能产业工人,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2016年,德令哈市与省内外其他培训机构相继开展了电工、烹饪、农家乐、公益性岗位、劳务经纪人、汽车驾驶员、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1278人。

(十三)着力抓好资金筹措工作。主动协调银企对接,组织产业项目业主单位参与银企洽谈会,争取各银行对产业项目的贷款支持;加大与国开行、农发行、兴业银行、中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接力度,大力争取国家建设基金等金融资金支持,扎实做好金融基金支持项目的报件资料完善工作,力促更多的成熟项目获得基金支持。今年,共争取国家建设基金0.43亿元,投入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垃圾分捡中心、硫化碱厂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争取棚户区改造国开行融资贷款到位资金13.2亿元,争取扶贫融资贷款到位资金1.5亿元,搭建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平台,到位资金8亿元。州级城市基础设施基金共分配我市15亿元,其中2016年到位5亿元,主要用于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建设、希望村建设、市民服务中心、中央绿地绿化工程、青年林北园绿化工程、城市道路绿化、市容市貌整治改造、学校基础设施配套、阿力腾寺景区基础设施、交通道路、州发投基金等项目。建立PPP项目库24个,总投资量148亿元,2016年重点推进项目3个。根据州委、州政府州内均衡性转移支付政策,大柴旦对德令哈市横向转移支付600万元已到位,计划用于巴音河(环城北路)桥梁亮化及城市交通标线、标牌和指示牌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州财政局积极协调下,将德令哈市列入省级均衡性转移支付范围内。延长了对德令哈市历年贷款20亿元贴息政策,现已向州财政局提交了20亿元贴息申请,贴息额度为0.8亿元。市级财力筹措7000万元用于鼓励投资、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业态。

(十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制定了《德令哈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从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调动科研人员的创业积极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推进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加大对激发创业创新主体活力的政策扶持。截止目前,已纳入全省百项创新攻坚、百项改造提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工程项目19个。

(十五)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完成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工作,实施教育项目12个,教育项目开工率达100%,累计下达总投资12489万元。完成6所学校改薄建设项目、2所幼儿园建设项目、3所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1所室内装修及室外附属工程,2所新建学校建设项目正在施工中。“美丽柴达木·可爱德令哈”之“德令哈之夜”综艺晚会、第十三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暨第二届德令哈花儿艺术节、德令哈地区第十四届“柴达木之夏”广场文艺演出、德令哈地区马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系列之2016中国·青海柴达木环情人湖-徒步活动、全民健身系列之-环巴音河全民健身跑活动等重大主题活动顺利举办。完成41个行政村的农牧民体育健身工投用;完成体育设施进寺院工作;德令哈射箭馆、室内篮球场等体育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规划;3个行政村配发了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器材;民间成立了5个体育协会;3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项目和德令哈市电影院项目已完工;为3779名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工作;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6万份,3931名高血压患者、790名糖尿病患者纳入系统管理和社区服务;流动人口电子建档率73%、健康教育覆盖率93%、孕产妇产前检查、产后随访、住院分娩率均达到100%、0—6岁儿童健康接种率97%、计划生育免费服务覆盖率98%。按照省、州爱卫会的工作安排和部署,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成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通过县级干部包片、改造河西农贸市场、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等,确保创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十六)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市委、市政府及时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及村社班子、扶贫工作队、驻村干部,召开专题学习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骆惠宁书记、郝鹏省长的重要讲话及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宁夏讲话和青海考察讲话等文件精神,解决政策理解偏差、准确把握政策,为扶贫工作奠定认识基础。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各类群团组织作用,着力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建立“双帮”机制,实行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人),明确帮扶对象、创新帮扶方式、明确帮扶任务,7名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街道、22名县级领导干部包村、305名干部职工与261个贫困户形成一对多、多对一结对帮扶对子。全市39个行政事业单位党支部与贫困村党支部、37个企业与涉贫行政村形成帮扶对子,实现了对贫困户帮扶全覆盖。1-12月全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争取2016年各类财政扶贫资金共4517.5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6万元,省级资金1941万元、州级资金672万元、市级资金1718.55万元,浙江援青资金150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7个,对21户36人进行扶贫易地搬迁,对77户贫困户房屋进行危房改造,为全市261户738名贫困人口提前两年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构建了“8+10+3”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确保完成脱贫目标任务。


  

主办方:德令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德令哈市人民政府    技术维护:德令哈人民政府电子政务技术中心
电话:0977-8218876 邮箱:dlhzf@163.com   青ICP备1900002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20003     青公网安备6328020200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