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德令哈市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 ||||||||
| 2017-03-13 | ||||||||
|
||||||||
|
德令哈市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设一支数量适当、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专业化水准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对于实现教育事业高速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德令哈市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综合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市在册在编教师643人,其中小学377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8.6%;初中248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8.6%;高中18人,占教师总人数的2.8%;按学历构成划分,大学本科学历623人,大专24人,中专1人。 二、存在问题一是教育发展不均衡。中小学教师队伍仍存在城乡差别、校际差别,部分乡镇的学校学生向城区流失严重,造成城区学校班额较大、人满较多。二是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城乡的不平衡、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不平衡。大部分优秀教师都集中在市内的中小学校,其他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优秀、骨干教师较少。 三是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师德师风、敬业精神、奉献意识等仍需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综合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四是编制总量不足。根据《青海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测算标准(2013)》,我市教师编制人数缺口较大,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城市免费公办学校教育的待遇,城区学校生源越来越多,加之“二胎”政策的实行,城区学校生源压力将越来越大,教师结构性缺编也将越来越多。五是教师培训资金缺乏。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投入了较大的资金,先后多次组织广大教师赴杭州进修,教师素质得到了提升,但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还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教育培训,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意见建议(一)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一是建立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价标准和统一的教师职务(职称)系列,适当增加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和薄弱学校中高级职称岗位。二是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合理设置高、中、初级职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完善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制度。三是强化教师履职责任,连续一年无故不承担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原则上要低聘或转聘到其他岗位,并按新聘岗位兑现工资待遇。对不能胜任教学岗位要求的教师,按照有关要求,可高职低聘、内部转岗或低聘。结合实际探索建立教师业务能力定期考试评价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配足后勤人员,确保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教学业务工作。 (二)强化教育培训,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按照“统筹规划、分级实施,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通过短期集中、专题研讨、校本培训、网络研修等多种方式,分层分类实施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同时,进一步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努力打造名师团队。二是建立教师结对帮扶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弱师”和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三是借助浙江省杭州市支援帮扶平台,扩大“杭州班”办班规模。同时,选派优秀青年教师骨干及相关负责人赴杭州市对口帮扶学校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同时也邀请浙江省的教育专家、优秀教师来我市讲座、讲课。四是探索建立与我省东部地区教师交流互援机制,充分利用东部地区教育教学优势,促进全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良好格局。 (三)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一是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的教师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等多主体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将综合考核成绩作为教师和学校年终教学质量目标评价依据进行表彰和奖励,颁发“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和“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奖”,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激励教师和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把继续教育学分作为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及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依法解除聘用合同。三是要坚持平时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相结合,专业水平评价与师德师风评价相结合。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教师个人年度评优、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竞争上岗、解聘辞职的重要依据,严禁简单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教师。 (四)加快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 一是着眼于教师队伍长远建设和教育均衡发展,探索和创新教师交流范围、方式和途径,鼓励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校长)交流机制。二是探索建立中小学城乡教育“区域联动,整体推进,共同发展”合作联盟模式,进行教师交流和调配,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三是建立中小学教师、校长轮岗交流信息平台。作为教师校长流动轮岗工作的监督、评估、反馈平台,实时掌握关于教师校长的基本情况、工作活动与表现等信息,规避流动后离岗、渎职等不良现象。 (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为人师表形象。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做好思想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文章,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加以体现。同时,要加大对在职教师违规办班等有损师德师风行为的查处力度。建议由纪检、人社、教育等部门联合组成巡查组,对全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清查,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树立良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市委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