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令哈市在杭州市委市政府和西湖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协调落实援青项目,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推器”作用,增进双方交流合作,以实际行动推进各项援青工作开展,为德令哈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跨越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截止目前,落实浙江援青资金20439.5万元,安排援青项目128余项,组织27批次530余名干部人才赴杭州挂职进修和培训,并筹款慰问了近百户困难党员、困难学生和贫困群众。
搭建平台,促进两地合作交流。援建初期,组织德令哈市机关干部、教师、医生、村社干部到杭州培训挂职,组织市教育、文体、财政、人社、住建、国土等单位负责同志赴杭州市有关单位进行工作交流,加深双方了解。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等领导领导率团27批次318人赴德令哈走访交流和实地考察,并先后组织德令哈市26批次354人赴浙江杭州市等地走访交流和实地考察。推动杭州文广集团、青海省电视台和德令哈市委宣传部合作,以杭州西湖—德令哈情人湖爱情故事为主题,拍摄文化旅游公益片。在杭州成功举办了海西州“五个一”文化艺术交流周活动、《携手钱塘看昆仑》专题摄影展以及“德令哈市情宣传周”等活动。投资400万元,实施德令哈市重大文化旅游宣传公益节目制作项目,每年制作一批宣传德令哈文化旅游宣传公益节目,推动浙江与青海的广播电视节目交流、展播。助推青海电视台和杭州电视台签订合作协议,并制作大型访谈类节目《幸福传远方》。积极联系央视等国内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德令哈市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并在中央4套中国新闻报道了以光伏、光电为代表的德令哈新能源产业发展。协调青藏公司在管内担当列车播放德令哈宣传歌曲和市情介绍,有效提升了德令哈对外知名度。促成海西党政代表团两度拜会铁路总公司,进一步密切了双方的交往。
助推产业,提升地方发展后劲。牢固树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推进德令哈资源禀赋与援青资本、技术优势的整合,深化产业援青内涵,推动援青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落实浙江援青资金4000万元,大力推动浙江工业园孵化基地建设,目前已全面建成2栋标准化厂房、1栋办公楼及道路、绿化等附属设施,园区食堂及活动中心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德令哈陶尔根工艺品加工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入驻园区,总投资1500万元的尼泊尔民族特色工艺品生产项目也已入驻园区。同时,出台孵化基地企业引进管理办法,助推科技型企业落地成长。落实浙江援青资金2000万元,建设德令哈市游客服务中心,努力打造青藏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旅游驿站,推动以文化旅游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实中央、青海省、浙江援青资金和地方政府融资资金1.1亿元,建设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聘请浙大规划院进行全面设计、整体施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家以农垦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小镇。积极承办“名浙商海西行”活动,组织召开浙江工业园招商会。围绕柴达木枸杞、牦牛、特色种养殖等农牧产业,以国家精准扶贫工作为抓手,优选精选一批带动性强、特色优势明显的农牧业产业化项目,累计发放农牧业产业援助资金1300余万元,实施产业项目39个。组团带队赴宁夏银川西部影视城、浙江东阳横店影视城、杭州西溪文创园招引文创企业,助推德令哈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招商推介活动,青海日晶光电有限公司30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垂直一体化产业链项目成功落户德令哈工业园;积极服务浙商重大项目的落地和建设,浙江中控太阳能一期10兆瓦项目并网发电,是我国首座大规模应用的商业化太阳能热发电站。与吉利、长江新能源、浙江粮油食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颐高集团、杭州国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浙商企业,洽谈经济合作事宜,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促成同仁堂医药西北健康基地落地德令哈,由浙商投资300万元的藏红花种植项目已在德令哈试种成功,并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浙江粮油食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与德令哈达成特色农牧产品采购合作意向。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浙商投融资大会德令哈峰会前期工作。同时,协调青藏铁路公司、铁一院及时解决德令哈市新建环城东路下穿铁路问题,协调解决德令哈工业园日晶光电孵化基地3.5万伏高压输变电线、东方华路200兆瓦、绿色产业园10千伏供电线路上跨铁路问题以及德令哈工业园综合产业区排污管网、中水回用管网下穿越铁路问题。协调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完成德令哈公铁物流中心项目前期规划设计,推动德令哈市老火车站150亩土地置换工作。充分发挥铁路援青平台,与青藏铁路公司沟通协商,开通西宁-德令哈Z9877/9878城际列车,促成北京进藏列车在德令哈停站。积极拜访、走访有关国家部委、军队单位和相关专业机构,积极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2017年重点实施德令哈建筑工程检测中心、柯鲁柯镇莲湖村鲜枸杞包装厂和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平台等3个项目,并面向教育系统设立“中化德令哈教育奖励基金”,对教育领域及政府管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培训。
狠抓落实,推进援助项目建设。把项目援青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发动机”和“加速器”,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高起点、深层次、大力度推进项目援青工作,认真抓好农垦风情小镇、市妇幼保健院、市幼儿园改造和民中改造、春蕾小学操场软化和配套设施建设、名师工作室建设、校车购置、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公安局指挥中心等基础工程建设。目前,市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主体已完工并通过验收;市幼儿园改造和民中改造项目中市八一路幼儿园管网改造、塑胶场地建设、地面硬化工程以及民族中学改造已完工;春蕾小学操场软化和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德令哈市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已建成二中、四中和实验小学3个名师工作室,并投入使用;校车购置项目,已为尕海镇和柯鲁柯镇两所幼儿园购置了校车,并投入使用;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项目中海西和润农牧有限公司水泥地坪建设、东盛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和满都胡联合社奶制品加式销售产业项目已完工;市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办公楼和游客服务区主体完工,现正在室内装饰;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两个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已完成可研编制和选址工作;柯鲁柯农垦风情小镇风情街铺装、风情街立面改造、雨污水道路、电影院,博物馆等改造已全面实施;2017年德令哈市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农牧民安全饮用水及牧区节水工程、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正在实施之中。配合省、州业务部门,推进格敦、格库铁路和新关角山隧道3个重点项目。目前,新关角山隧道已投入使用,使德令哈-西宁列车运行时间缩短至4小时,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格库铁路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完成投资3.2亿元;格敦铁路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41.5亿元,海西境内已全线完工。在全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行动中,德令哈白水河砂金矿环境治理项目获批实施。在全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中,德令哈可鲁克湖水源保护项目纳入国家良好湖泊保护项目。
援助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安排援助资金700万元实施尕海镇新农村建设项目,为富源、东升两村419户农户因地下水上升异地搬迁农房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保障受灾百姓安居。投入2100万元援助资金,实施德令哈市一中专用教室建设、河西双语幼儿园、青少年活动中心、每个学生一本书一支羽毛球拍和校车捐赠等4个项目。投入援助资金430万元,实施市中医院、柯鲁克卫生院医疗设备和急救车辆等3个捐赠项目,有效提高了德令哈市整体医疗水平。安排援助资金1435万元,实施了“一街一区二张网四建设”社会管理服务项目。开展“援青干部走基层,创先争优展风采”活动,近年来安排援青资金62万元,结对资助100名贫困大中小学生,走访慰问300余名困难群众、老党员及困难党员,种植爱心枸杞林100亩捐赠于52户低保户。为教育部门新建4所幼儿园,并捐赠价值200万元的教学用品,为4所偏远中小学捐赠4辆价值100万元的校车,发动浙江义工团为德令哈一中贫困学生捐赠4万余元的衣物,组织北京鹏凯律师事务所为5名德令哈贫困学生捐资助学每人每年5000元,直至初中毕业,为卫生系统捐赠1辆带B超、血检、尿检等多功能的流动体检车,为18个社区捐赠36台电动自行车,为广电文体系统捐助50万元购置广播电视设施,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科技馆捐赠150万元的科普器材,为西湖小学图书室捐赠2万余元的图书。同时,针对基层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落实援助资金115万,为三镇一乡建设人畜饮水集雨水窖10座;为河东街道各社区购置50余套健身器材,丰富社区群众的文体娱乐生活;筹资40万元,为河西街道各社区安装路灯,解决了居民夜晚出行不便的问题;筹集援助资金717万元为3个乡镇捐赠2辆中巴通勤车,为农牧系统草原站、种子站、兽医站捐赠3辆皮卡车,进一步夯实基层一线工作基础。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爱佑慈善基金会和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海西启动“心起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助行动,帮助13名贫困先心脏病患儿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免费手术治疗。
人才交流,提供智力帮扶。积极落实对口帮扶干部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加大人才智力援助力度,通过组织村社负责人和农村大学生、中小企业主开展创业培训、电子商务培训,邀请专家讲授杭州特色小镇建设经验,以及举办干部进党校进修、青少年活动中心对口挂职进修、校长园长提升、社区卫生中心主任挂职进修、主治医师挂职坐诊、电视台采编记者挂职实习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帮助德令哈基层干部和各领域人才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发展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将德令哈干部培训纳入铁路总公司干部培训计划,先后组织德令哈82名干部参加铁道党校和铁科院举办的“共青团宣传骨干培训班”、“营销专题培训班”和“信息化维护和标准体系知识培训班”。2017年德令哈市干部教育培训正式列入杭州市当地的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计划。选派7批次教师赴德令哈市一中支教,组织10余名校长、47余名名师、专家赴德令哈市开展送教活动。开展“健康海西行”-浙江援青医疗送医下乡活动,组织3名浙一医院医生开展免费义诊活动,组织2名德令哈市医生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个月实践坐诊学习,组织5批96名医教等专业技术人员去富阳市挂职进修,选派杭州市眼科专家在德令哈开展“光明行动”,为30名患有眼疾的群众进行免费治疗。协调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州人民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定期派遣专家到海西出诊、培训指导医生,组织州医院医护人员到北京进修学习,海西首批2名医生拟于下半年赴京进修。在市一中开设“杭州班”,与“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开展开学互连活动,创新了智力援助模式,努力打造“高原杭州教育”品牌。目前,已签订杭州市下城区对口支援德令哈市教育工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