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德令哈三举措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 | ||||||||
| 2018-08-13 | ||||||||
|
||||||||
|
近年来,德令哈市认真按照“精细化管理、常态化运作”的要求,不断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应德令哈城市发展的精细化城市管理体系。 一、实施六大工程,夯实城市管理基础 一是实施环卫基础工程。从“垃圾收集清运不及时”“如厕难”等市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着手,建设垃圾处理场、垃圾收集点、环卫公厕等项目,添置环卫专业设备,为提升环境卫生水平提供了硬件支撑。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率达90.73%,道路机械清扫冲洗率达60%以上。二是实施市政基础工程。在城区主次干道合理设置了道路标志牌、道路指示牌、停车场、滚动式阅报栏等设施,并实施了发现一处、修复一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城区市政设施完好率达到90%。三是实施园林基础工程。按照“一路一树”“一街一景”的原则,相继实施了城市公园、主次干道、小区庭院等绿化项目,城市绿地面积达91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92平方米。四是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加强路灯建设和管护,全面亮化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完成了城区路灯智能化监控系统建设,路灯亮灯率达95%以上。同时,遵循“路桥水”“点线面”相协调的原则,突出巴音河水域、城市地标性建筑、城市广场等区域的夜景亮化规划设计,采取政府投资、临街单位和门店自建的方式,亮化临街主要建筑物,极大提高了城市夜景档次和城市品位。五是实施行业市场化管理工程。先后修建了煤炭交易市场、河西菜市场、火车站车辆维修市场、旧货交易市场等,并在指定区域划定了本地蔬菜临时便民市场,有效缓解了以街为市、以路为店带来的城市管理压力。六是实施数字化工程。先后开通了12319城管热线,建成了智能路灯系统、“城市牛皮癣”追呼系统、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系统,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数字化、智能化支撑。 二、抓好四项重点工作,提高城市整体面貌 一是抓好环境卫生管理。在道路清扫保洁方面,根据城区实际,将清扫保洁区域分为主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城区外围3个部分,其中主城区道路、小街小巷的清扫保洁、“城市牛皮癣”清理工作等于2016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具有资质的公司实行环卫市场化作业。城乡结合部和外围区域由环卫部门通过组建野外保洁队伍、定期集中整治等措施进行保洁,保洁覆盖率达100%。在生活垃圾收处方面,建立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统一处理”的作业模式,与城区单位、生活小区、居民区、企业签订了有偿服务协议书,对沿街铺面推行垃圾袋装上门收集,垃圾集中清运处置率达100%。在环境日常监管方面,建立了城管巡查制度,处置12319举报投诉信息,对保洁不到位、门前三包不落实等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二是抓好建筑工地管理。近年来,全市城镇化建设不断提速,为切实做好大建设背景下的城市管理工作,我市完善工作机制,要求各建设工地必须设置不低于2.5米的围挡,出入口道路做到硬化,场内物料堆放整齐;建筑渣土处置须在核准以后,按照规定的路线、时间及地点进行处置,对违章运输处置建筑渣土行为严管重罚;通信、电力、排水等临时性工程严格执行环境卫生保证金制度,较好地解决了渣土扬尘、垃圾乱倒、沿途抛撒等问题。三是抓好特殊行业管理。在煤场、车辆维修、洗车行、废品收购站、商砼、娱乐、餐饮七大行业的管理方面,采取了并联审批的办法,对已办理审批手续但不符合行业标准、达不到行业要求的网点,依法予以取缔。四是抓好市容秩序管理。一方面是通过实施城市管理样板街建设、市容环境专项整治、逐街逐一整治、定人定点管理等措施,做好日常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委托的办法,把部分路段车辆管理、基础好、代表性强的柴达木中路、火车站广场停车场的车辆停放管理交给了具有资质的公司管理,既节约了管理成本,又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与管理对象之间建立了一个“缓冲带”,减少了执法冲突,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具体到规范车辆秩序上,通过修建大型车辆停车场、划定小型车辆停放点、设置了非机动车停车架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城区内车辆乱停乱放问题。针对流动摊位占道经营行为,以“堵”“疏”结合的方式,采取主要道路禁止、一般街道严控、小街小巷规范等措施,强化管理。在执法过程中,盯紧早、午、晚等关键时段,采取分班错时制,消除了管理盲区和空白点。在户外广告管理中,严格执行审批,对破损、设置不规范、超出设置期限的坚决予以拆除。目前,城区范围内原则上已不再审批大型户外广告。在违法建设管控方面,建立了“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属地管理”的模式,对存量违法建设,实行逐步消化;对新增违法建筑,实行“零容忍”,露头就打、发现就拆。 三、完善长效机制,促进城市管理常态化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先后出台了《德令哈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德令哈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德令哈市设置设施管理办法》等规范性制度;建立了市级领导干部和相关单位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分片包干责任制,将城区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区域划分为20个片区,为20名县级领导干部、37个市级单位和34个州级单位确定了责任点;积极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等长效工作机制,签订率达100%。(市委办公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