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集中优势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德令哈市成功创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 | ||||||||
| 2020-07-17 | ||||||||
|
||||||||
|
今年以来,德令哈市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快速打造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黄金目的地”总体部署,牢牢把握旅游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运行态势,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创新思路,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推动景区升级、提升服务质量,成功创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为今后持续推动全市各项旅游经济指标稳定增长,旅游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态势提供坚强保障。 一、大力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作用,推动旅游与特色文化、优势产业、新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自驾车旅游、康体旅游等,打造旅游全产业链。 二、加快旅游市场主体培育,积极扶持旅游龙头企业。创新旅游景区管理机制,探索旅游景区分类管理,引导、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开发、经营、托管国有或集体经营的旅游景区。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PPP等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吸引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支持鼓励国有投资公司投资旅游业,支持大型文化企业大力开发文化与旅游融合项目。 三、立足资源特色,强化旅游核心吸引力。一是着力打造“一河两岸”城市旅游亮点。以国内先进城市为标杆,整体委托设计和实施“一河两岸”亮化美化提升改造工程,以巴音河亮化工程为主线,两岸标志性建筑(海子诗歌陈列馆、柴达木创业创新大厦、巴音河逸景公园、海西州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沿河酒店等)亮化为辅,统筹整体规划,确保核心景观美化亮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挖掘优势资源力推“两湖一址”景区。在原来景区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围绕生态文明、文化繁荣、产业发展的三条风景线进行升级,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旅游精品,提升景区知名度。三是培育风情特色村镇。在柯鲁柯镇礼堂以舞台剧形式,展现老一辈农垦职工劳动、生活、学习场景,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体打造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着力提升景区服务品质和产业功能。四是以当地特色资源为依托,全力打造“高原特色生态新城”。打造集保护、传承、培训、展示及文化创意开发为一体的生态文化产业基地。大力开发以羊绒、驼毛制品和枸杞等传统非遗文化创意产品。五是积极推进精品线路,形成以线路带区域的新格局。城市旅游与城镇、新农村建设、特色文化、智慧旅游、铁路运输等融合发展,重点从文化旅游资源、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研学游四方面着手,开发以生态、休闲、观光、民俗、研学为主题的精品线路,形成以线路联精品、以线路带区域的新格局。 四、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夯实全域旅游基础。积极融入西北和青、甘、藏旅游大环线建设,充分发挥州府现有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及现代服务业配套、对外交通、毗邻敦煌和茶卡等优势,推动区域旅游合作,打造以德令哈为旅游集散中心、辐射周边茶卡盐湖、大柴旦雪山温泉、水上雅丹及敦煌等地的旅游圈。同时,加强与公路、铁路、航空等领域的旅游合作,打造公铁机联运体系,开发旅客潜在旅游市场,提高旅游宣传营销实效,有效地提升德令哈旅游知名度,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下一步,我局将严格按照“智慧德令哈”建设总体部署,以高水平旅游信息化服务推动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旅游营销机制,实现精准化、整合化、创新化、联合化营销。同时,合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发具有柴达木特色海西(德令哈)味道的文化产品。以产业融合拓宽产业链,依托独特的地形气候、柴达木物产(枸杞等)等健康养生资源,开发康体养生旅游产品和特色健康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大力推进体旅融合发展,充分利用高原特色体育资源,着力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户外拓展及现代极限体育运动等高原体育赛事旅游产品,为今后更好做好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德令哈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