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优化服务强化监管助推全市经济安全稳定持续发展 | ||||||||
| 2020-09-28 | ||||||||
|
||||||||
|
着眼发展大局,维护安全环境。市应急管理局将安全稳定作为最大的营商环境,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决策部署,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建立健全防抗救相结合、以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体系,切实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有效打击违法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各类重大风险,严防各类事故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2020年以来,共检查工矿商贸领域企业102家/次,排查治理各类隐患556条,下达297份执法文书,开展联合执法检查10余次,责令停产停工12家。 优化行政许可,营造安全稳定的制度环境。行政许可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依法审批、依规范办事、依流程运转是审批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随着审批制度改革,市应急局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完善编修了服务指南和业务手册,从申请、受理、审查、审批各个环节明确了规范要求和程序控制,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因素的自由裁量度,有效杜绝了审批工作中的随意性,保证了企业准入的公平、公正、公开。二是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企业走亲连心,深入了解掌握企业真实情况和问题症结,强化风险隐患分析研判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防范化解行业性及系统性风险的水平,减少安全监管制度措施临时性、不确定性。三是落实信息公开制度,依法全面公开各类文件、报告和文书,加强重要文件和重要工作安排的解读,坚持为企业提供各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文本,提高政策实施的针对性、有效性,把对企业的生产运行影响降到最低。 进“监管+服务”,营造公平公正的监管环境。一是在坚守法律刚性的前提下,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行事前提醒、建议、辅导、告诫、示范以及其他非强制性行政管理方式,从利民、便民实际出发,将审批事项分为简单事项、一般事项和复杂事项,推行简单事项“马上办”,一般事项“简化办”,复杂事项“一次办”,压缩流程,让办事对象“最多跑一次”。二是在行政审批中注重服务建设,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量,畅通群众办事渠道,对服务对象报送的申请材料,工作人员予以认真审核的同时,既要保证服务质量,不摆脸色、不推诿,又要做到服务热情周到、耐心解答,真正让办事对象感受到“办事不求人”。三是按照年度执法检查任务要求,大力推行清单式执法检查表,实行网上动态监管、网下精准执法、提前告知和“双随机”执法,避免重复执法和消除执法盲区。四是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裁量,实现行政执法全程留痕、可追溯,压缩权力空间,杜绝办关系案、人情案,促进执法公正、公开、公平。 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寓服务于管理,优化营商法治环境。机构改革后,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的同时,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和理念,加强事前指导服务。一是加大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力度,将政府购买第三方技术力量服务于安全监管工作作为一剂良方,切实解决人员力量不足、专业技术能力缺乏、发现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等问题,市政府每年投资75万元与省化工院、煤炭设计院等单位签订服务协议,对全市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等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大培训、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等工作,借助专家的技术优势服务企业,帮助企业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改进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助企服务,保障企业安全发展,有力推动了我市安全监管工作和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发展。二是推进中小微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险+服务”和订单式、协作式购买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解决企业不会管、管不好安全的问题,目前,20余家企业已购买安全生产责任险。三是加大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一线作业人员宣传培训力度,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切实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 增强服务意识,提升便民效率。一是坚持许可到期提醒。提前6个月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告知企业做好延期准备。二是坚持上门服务。对危险化学品重点建设项目提前介入,专人负责,上门服务,全程跟踪,帮助企业早做准备。三是为企业送政策。及时向企业推送政策信息,随时接受企业咨询,帮企业解疑释惑。四是通过“安全生产咨询日”、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提高群众自救避险能力。五是扎实开展干部教育工作,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标杆意识、法治意识,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创新探索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一是持续实施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强化安全生产“黑名单”联合惩戒机制,落实差异化监管,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的倒逼推动作用。二是建立安全生产“红名单”制度,推动守承诺重信用民营企业在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便利,进一步激励民营企业安全生产守信行为,发挥示范导向作用,推动形成褒奖诚信企业、惩处失信企业的社会氛围。(德令哈市应急管理局) |
||||||||


